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

忠言逆耳利於行

(一)劉邦想留在皇宮中享受一番,請將心比心,幫他多列出幾個理由來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劉邦因為是平民出身的老百姓,所以當他打進咸陽城,看見秦宮富麗堂皇,有最高級的織品、名犬和名馬,還有到處都是金銀財寶和上千個美人,便想要在秦宮留下來住。劉邦的想法和行動是大部分人都會做的事,因為劉邦是個平民,他從來都沒想過要當王,所以他的野心很小,覺得擁有秦宮就夠了。而且當時的劉邦三年來一直打仗,沒有過安定的生活,才想要留在秦宮中享樂。而那時劉邦已經四、五十歲了,在古代活到中年已經很長壽了,所以他才想享樂一番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劉邦自沛縣起兵,一直打進咸陽城,三年來經歷不少的波折和苦難,衣服都穿爛了也沒得換,可能好久都不能洗澡,也不知道有沒有下一餐,有時連夜趕路連睡覺也不行。在經過這樣風塵僕僕、餐風露宿的日子後,有豪華的宮殿可以住、山珍海味可以吃、最上等的綢緞可以穿、最精良的馬匹可以騎,誰會不心動呢?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因為他四十多年來住在沛縣,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,沒有接觸過那麼多的狗馬、重寶和婦女,所以他想要在宮裡享受一番。另外,三年的軍旅生活,艱辛萬分,如今進入秦宮,當然想要嚐嚐奢華生活的滋味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劉邦看到秦王的皇宮金碧輝煌,牆上樑柱上有精美的雕刻,還有各樣金銀珠寶堆積如山,名犬、良馬、美女更是數以千計。而且御廚還有各種山珍海味可以滿足劉邦連年征戰後的口腹之慾。這樣的情景讓他不禁想長久居住於此地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劉邦想留在宮中享受的理由是因為他已經打仗打了多年,一直在外餐風露宿,沒有好好的休息,而且劉邦從小家境小康,沒享受過豪華的生活,所以當他進入秦皇的宮殿,看見許多的寶物時,他就會想要留在宮中享受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因為劉邦看到了許多名犬、名馬、昂貴的珠寶和許多美女,每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個,數量非常多,因劉邦沒見過這種大宮殿,一動心,他就想住在皇宮中,好好享受住在皇宮的生活是多奢侈、多美好。


(二)樊噲的意見跟張良是一樣的,為何劉邦不聽樊噲的勸,卻接納張良的建議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樊噲和張良都想要勸劉邦不要待在秦王的宮殿享樂,應該帶兵回到灞上紮營才是。但是劉邦第一次沒有聽從樊噲的意見,第二次才聽從張良的話帶兵到霸水邊紮營。劉邦沒有聽從樊噲是因為樊噲非常直率的告訴劉邦不可以留在秦宮,並沒有告訴他原因及後果。但是張良告訴劉邦,就是因為秦君殘暴,劉邦才有機會反抗,佔領這裡。如果現在就享樂便是助桀為虐,幫助暴君做壞事。劉邦了解為何不能待在秦宮的原因後,便聽從張良意見,在霸水邊紮營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樊噲雖然有很好的判斷,但是他不懂得說話的技巧。張良會把整個事件分析給劉邦聽,讓劉邦了解為何要這麼做。而且最後加一句「希望大王您聽從樊噲的意見」,既不搶樊噲進諫的功勞,也讓劉邦有台階可下,說話如此的委婉,張良這樣的處世之道,值得我們學習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因為樊噲講得太直接了,而張良是用講道理的方式慢慢勸諫。他先從秦王多殘暴、如何失去天下,再講到應該為百姓消滅暴君,所以要生活節儉、作風淳樸來號召天下人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因為張良的諫言較為婉轉,又用秦王殘暴以致失去民心來告訴劉邦除暴君要藉由節儉、淳樸的作風來使人民信服,更利用「忠言逆耳利於行」這句話來凸顯樊噲的話對大事業的幫助。因此劉邦才接納張良的建議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劉邦不聽樊噲的勸,而聽張良的建議是因為樊噲只是勸他,並沒有把勸他的理由講出來,而張良不只把道理講出來,還分析如果在宮裡享受的後果,就是失去民心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因為張良比較有說服力,且張良講得很有道理。樊噲的話雖不中聽但張良卻把樊噲的話講得很有內涵、有道理,所以劉邦接納了張良的意見。
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張良說:「秦王因為殘暴、沒道德,所以沛公才有機會到這裡來,幫百姓消滅暴君。您應該以生活節儉、作風淳樸來號召,您才剛走入秦宮,就想過秦王奢侈的生活,這叫做『助桀為虐』,而且古人說:『忠言逆耳利於行,毒藥苦口利於病』希望沛公能聽從樊噲的話。」因為張良清楚的說明「留在秦宮」的壞處,所以劉邦就離開王宮了。


(三)請想想「忠言」為什麼往往「逆耳」,並舉例說明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剛上國中的表演藝術課,老師請全班每三人分成一組,學期中要表演一齣關於「正確用藥」的相聲。那時我和另外兩位同學一組,我被分配到寫相聲稿的工作。我花了一個假日的時間才把稿子寫好,當我拿給我的組員看時,他們卻說我寫的相聲只有講道理,並不符合相聲有娛樂的意義。我當時很生氣,但是後來想通了相聲娛樂的意義,於是改了稿子,並順利的演出。
我要感謝我的組員們,直接的告訴我不對的地方,我們這組才得以順利的演出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在某次段考的前幾天,我都還在玩,都沒有收心。老師就把我叫去辦公室,跟我說如果我不認真唸書,還不收心的話,這次段考一定進不了校排前一百五十名。我就想我都準備好了,竟然會被老師這樣說,氣死我了。所以我就完全不聽老師的勸,還是繼續玩。結果成績出爐,果然慘不忍睹,想起當時我還很生氣呢?「忠言逆耳」這句話果然不錯,而「忠言利於行」往往需要靠實例來印證,但是到那 個時候往往就來不及了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因為媽媽每次說我做錯事要教我做時都很直接,而且口氣又很兇,所以我很不喜歡聽。如果照她的意見去做,往往害我要重做一遍,浪費時間;此外,心情也會不愉快,所以覺得「逆耳」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每次吃冰的時候,同學都會叫我少吃一點,才不會生病。但是冰那麼好吃,為何不能多吃呢?所以就聽不進「忠言」。到了隔天,我生病時,才體會「忠言逆耳利於行,毒藥苦口利於病」的道理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當人們很想要做某件事時,別人說不行,往往會當做沒聽見。有一次當學校快要期中考時,我媽媽一直叫我複習功課,而我不聽一直看電視,結果就退步了,考了第八名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小孩常常會因為愛玩,往往快速完成功課,所以把功課寫得亂七八糟,到了學校老師開始說功課要認真寫……,這時我們聽了就覺得很「逆耳」,老師很嚕嗦,如果依照老師的要求,一筆一劃認真寫,那不就沒時間玩耍了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