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
留著絡腮鬍子的俠客(上)
◎紅拂夜奔,李靖既喜且懼,請描述他的表情心境舉止。
※羅絜 六年級
李靖看到紅拂不顧一切的放棄原本的生活來投靠他,感到十分驚訝,但又害怕楊素會派人追來,一直不敢掉以輕心。紅拂既聰慧又貌美,所以深得李靖喜愛,便決心與她一起離開京師。
※呂昀蒨 五年級
李靖看見紅拂來找他,高興極了,但因紅拂是跟在大官身邊的歌妓,因此害怕引來殺身之禍,所以心裡有些不安,一再窺探門戶,看看是否有人追踪而至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李靖回到旅館,隔天早上三至五點間,忽然聽到人敲門,李靖起身問之。是一紫衣戴帽人,杖挑一囊。當李靖知道來者何人後,連忙請紅拂進入房間。紅拂脫去風衣帽,簡直美若天仙。瞬息間,李靖考慮許多,畢竟紅拂是司空楊素的妓女,他害怕會惹來殺身之禍,所以李靖不斷的在門邊徘徊,擔心有人追來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紅拂夜奔,李靖是又憂又喜。喜的是有欣賞他的雄才大志,而且又是個美若天仙的女子,即使李靖現在沒有什麼成就,只有滿肚子的理想,依然願意跟隨於他;憂的是此人乃楊素之妓,如被追究,恐有殺身之禍。所以,李靖剛得知此事才會萬慮不安,不斷偷窺門外是否被人跟蹤,害怕有個萬一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紅拂夜奔,李靖在美人投靠之後滿心歡喜,但是怕楊素勢力龐大,對自身不利,故戰戰兢兢地探頭探腦,欣喜之後的憂愁,使他不斷地往門外窺探有無他人,並仔細地聽有無腳步聲。一番內心交戰之後,欣喜勝過焦慮,於是將美人留了下來。
2012年5月4日 星期五
蘇軾詞語典故、詩、文
◎ 寫出一苜詩的大意和評論、感想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《題西林壁》
正看廬山是橫亙山嶺;側看則是高峰聳立。無數的峰巒,有遠有近、有高有低;觀者的角度不同,距離不同,就會呈現不同的面貌。我未真正看過廬山面貌,只因為自己已經身處廬山中,視野受限,山的全貌自然就無法看清楚了。
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不要用一己的偏見,去概括所有的事情。包容不同觀點,虛心求証,才是最聰明的人。
《記遊松風亭》
有一次蘇東坡在松風亭附近疾走,很快的走到精力疲乏,想要到涼亭那兒才休息。望著亭宇遠在樹木的末梢,想著如何才可到達?過了一陣子,忽然說:「這裡有什麼不可歇息的呢?」念頭一轉,如掛在鉤上的魚,忽然得到解脫,頓時心情開闊了。
◎ 寫出你對蘇東坡的印象
※呂永玄 七年級
從蘇東坡的文章中,都可以看出他的個性與想法。如「冬景」一詩中,先感嘆夏天美景逝去,後再為秋天的菊花枯萎而憂愁,但最後卻告訴朋友要記得,最美的景色是在冬初橙黃橘綠時。也就是說青年、壯年雖已過去,未來的日子仍將美好。
在「記遊松風亭」一文中,蘇東坡寫說自己曾嘗試走到嘉祐寺。在途中,快步走到松風亭下,欲前往休息,但卻只走到一半,不知如何是好。過了好久,忽然有所領悟,說:「此處有甚麼歇不得處?」
從蘇軾的詩文,可以了解到他不會沈溺於憂愁,能給自己正面鼓勵。而且,蘇東坡的文章也隱隱約約可看出一些佛教思想,忘懷得失,幽默風趣,令我十分欣賞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蘇軾,自號東坡居士,故稱蘇東坡,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大文豪。接觸佛教、老莊、儒家等各方面思想,其詩、詞、文、賦皆享盡盛名,有些許豪放。與佛印、懷民等人私交甚篤,常與友人互相開玩笑。又因個性不阿諛,故仕途不順,卻因如此常偷得浮生半日閒,與友人出外賞景,吟詩作賦,乘興而去,盡興而歸,有時飲酒,有時題詩。總而言之,蘇軾就是一位學問涉獵甚廣,仕途不順,喜好自然,個性豁達又愛開玩笑的文豪。
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
「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」的曹操
◎ 請解說一首詩。
※呂昀蒨 五年級
《薤露》
薤葉上的露水,是多麼容易就乾。露水乾了明朝還會再出現。人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。
《短歌行》
月亮潔白,星光稀疏,烏鴉以為天亮了往南飛去,繞樹飛了很多圈,找不到合適的樹枝棲息。山不討厭高,水不討厭深;多點土才能成大山,多點水才能成大海,也就是說明君廣納人才,多多益善。我願和周公一樣禮賢下士,希望天下眾心齊來歸附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《短歌行》
喝酒時唱一首歌吧!感嘆人生還剩下多少呢?人生像早上的露水一般,消逝的日子很多,而來日不多了。慷慨的高歌,但還是難以解決憂愁啊!如何解憂呢?恐怕只有喝酒罷了!
那年輕穿著青襟衣裳的人,是我心裡一直掛念的。只為了你的緣故,我沉吟到現在。群鹿一邊吃著苹草,一邊發出呦呦的聲音呼喚同伴。今日我有嘉賓要來,讓我用迎賓禮,鼓瑟吹笙來歡迎他吧!
你如皎潔的明月掛在天邊,我何時才可取得呢?憂思不斷從心裡浮上來,何時才能停止呢?你越過田間的小谿徑,遠道而來,有勞你來問候我。闊別許久,再一起聚會,難免會想起舊情吧!
月明星稀,烏鵲向南飛去。遶樹飛了三圈,找不適合棲息的樹枝。山不排斥塵土,所以成為高山,海不嫌棄涓滴之水,所以成為大海。我願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,期盼天下大眾齊來歸附!
◎ 以三國為題,來一段說書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話說劉備依諸葛亮之計火燒新野,帶著百姓直奔夏口。尚待安頓,不料轉眼間曹軍已逼近,開始對劉備軍隊展開猛攻,紛亂中劉備的家眷雜在百姓中逃亡,竟不知流落何處。負責保護劉備家眷的趙雲,便單騎殺入曹軍,視騎兵如草芥,一路上斬殺無數大將,還劈了夏候尚,奪了曹操的寶刀——「青釭」,又救了糜竺,尋回甘夫人,最後才終於在一口古井旁,找到了糜夫人及阿斗。經過一番波折,糜夫人為免拖累趙子龍,投井自盡,子龍遂抱著阿斗縱馬奔馳。途中,又遇曹軍大將無數,子龍豪氣干雲,且戰且走,經歷一番殊死戰,才抵逹長坂橋與張飛會合,完成單騎救主的使命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話說蔣幹連夜下山,飛船返回曹營,曹操知道鳳雛先生來,便親自出帳迎入,分賓主坐定,操問:「周瑜年輕,仗才欺眾,不採用眾人提供的良謀。我久仰先生大名,今有幸光臨,請不吝教誨。」統說:「我聽說丞相用兵有法,今天希望能一睹軍容。」曹操令旁人備馬,先邀龐統觀其陸寨。兩人並馬登高望之。統說:「這軍營傍山依林、前顧後盼、出入有門、進退曲折,就算孫吳再生、穰苴復出,用兵也不過如此!」操說:「先生勿過獎,希望有所指教。」於是曹操又與龐統一同觀水寨。見其寨向南分二十四座門,皆有大船、戰艦,列為城郭,當中藏有小船,往來有水巷,起伏有序。統笑著說:「丞相用兵如神,果真名不虛傳!」又指向江南而言:「周瑜!周瑜呀!短期之內你必亡!」
曹操大喜回營,請龐統入帳,置酒共飲,一起談論兵機。龐統高談雄辯,對答如流。曹操深感敬佩,殷勤相待。統假裝喝醉說:「敢問軍中是否有良醫?」操問有何用。統說:「水軍常得疾病,須良醫治之。」當時曹操因水軍水土不服一事深感煩惱,忽聞統言,怎麼不問呢?統曰:「丞相教練水軍甚妙,但可惜不完全。」操再三請問。統曰:「我有一策,使大小水軍,沒有疾病,安穩成功。」
曹操大喜,請問妙策。統曰:「大江風浪不息,北兵無法適應,因而得病。不如將大小船各自搭配,三十或五十為一排,首尾用鐵環相連,鋪上大木板,別說人渡江,馬也可在上行走。乘在上面,任由浪再大又何必害怕?」曹操避席道謝,說:「要不是先生良策,怎能破東吳?」統曰:「愚淺之見,丞相自裁。」曹操即令鐵匠連夜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。軍隊聽了,非常開心不必為此煩惱。龐統後以遊說江東豪傑歸降為藉口,逃到東吳(詳細內容暫且略過不表)。
龐統巧獻連環計,非一般人所能及,若非有過人的機智和雄辯之才,又如何能騙倒曹操呢?
※呂昀蒨 五年級
《薤露》
薤葉上的露水,是多麼容易就乾。露水乾了明朝還會再出現。人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回來。
《短歌行》
月亮潔白,星光稀疏,烏鴉以為天亮了往南飛去,繞樹飛了很多圈,找不到合適的樹枝棲息。山不討厭高,水不討厭深;多點土才能成大山,多點水才能成大海,也就是說明君廣納人才,多多益善。我願和周公一樣禮賢下士,希望天下眾心齊來歸附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《短歌行》
喝酒時唱一首歌吧!感嘆人生還剩下多少呢?人生像早上的露水一般,消逝的日子很多,而來日不多了。慷慨的高歌,但還是難以解決憂愁啊!如何解憂呢?恐怕只有喝酒罷了!
那年輕穿著青襟衣裳的人,是我心裡一直掛念的。只為了你的緣故,我沉吟到現在。群鹿一邊吃著苹草,一邊發出呦呦的聲音呼喚同伴。今日我有嘉賓要來,讓我用迎賓禮,鼓瑟吹笙來歡迎他吧!
你如皎潔的明月掛在天邊,我何時才可取得呢?憂思不斷從心裡浮上來,何時才能停止呢?你越過田間的小谿徑,遠道而來,有勞你來問候我。闊別許久,再一起聚會,難免會想起舊情吧!
月明星稀,烏鵲向南飛去。遶樹飛了三圈,找不適合棲息的樹枝。山不排斥塵土,所以成為高山,海不嫌棄涓滴之水,所以成為大海。我願像周公一樣禮賢下士,期盼天下大眾齊來歸附!
◎ 以三國為題,來一段說書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話說劉備依諸葛亮之計火燒新野,帶著百姓直奔夏口。尚待安頓,不料轉眼間曹軍已逼近,開始對劉備軍隊展開猛攻,紛亂中劉備的家眷雜在百姓中逃亡,竟不知流落何處。負責保護劉備家眷的趙雲,便單騎殺入曹軍,視騎兵如草芥,一路上斬殺無數大將,還劈了夏候尚,奪了曹操的寶刀——「青釭」,又救了糜竺,尋回甘夫人,最後才終於在一口古井旁,找到了糜夫人及阿斗。經過一番波折,糜夫人為免拖累趙子龍,投井自盡,子龍遂抱著阿斗縱馬奔馳。途中,又遇曹軍大將無數,子龍豪氣干雲,且戰且走,經歷一番殊死戰,才抵逹長坂橋與張飛會合,完成單騎救主的使命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話說蔣幹連夜下山,飛船返回曹營,曹操知道鳳雛先生來,便親自出帳迎入,分賓主坐定,操問:「周瑜年輕,仗才欺眾,不採用眾人提供的良謀。我久仰先生大名,今有幸光臨,請不吝教誨。」統說:「我聽說丞相用兵有法,今天希望能一睹軍容。」曹操令旁人備馬,先邀龐統觀其陸寨。兩人並馬登高望之。統說:「這軍營傍山依林、前顧後盼、出入有門、進退曲折,就算孫吳再生、穰苴復出,用兵也不過如此!」操說:「先生勿過獎,希望有所指教。」於是曹操又與龐統一同觀水寨。見其寨向南分二十四座門,皆有大船、戰艦,列為城郭,當中藏有小船,往來有水巷,起伏有序。統笑著說:「丞相用兵如神,果真名不虛傳!」又指向江南而言:「周瑜!周瑜呀!短期之內你必亡!」
曹操大喜回營,請龐統入帳,置酒共飲,一起談論兵機。龐統高談雄辯,對答如流。曹操深感敬佩,殷勤相待。統假裝喝醉說:「敢問軍中是否有良醫?」操問有何用。統說:「水軍常得疾病,須良醫治之。」當時曹操因水軍水土不服一事深感煩惱,忽聞統言,怎麼不問呢?統曰:「丞相教練水軍甚妙,但可惜不完全。」操再三請問。統曰:「我有一策,使大小水軍,沒有疾病,安穩成功。」
曹操大喜,請問妙策。統曰:「大江風浪不息,北兵無法適應,因而得病。不如將大小船各自搭配,三十或五十為一排,首尾用鐵環相連,鋪上大木板,別說人渡江,馬也可在上行走。乘在上面,任由浪再大又何必害怕?」曹操避席道謝,說:「要不是先生良策,怎能破東吳?」統曰:「愚淺之見,丞相自裁。」曹操即令鐵匠連夜造連環大釘鎖住船隻。軍隊聽了,非常開心不必為此煩惱。龐統後以遊說江東豪傑歸降為藉口,逃到東吳(詳細內容暫且略過不表)。
龐統巧獻連環計,非一般人所能及,若非有過人的機智和雄辯之才,又如何能騙倒曹操呢?
2012年3月21日 星期三
畫馬
◎善用寫作的技巧,將本文改寫成流暢而不悖原文的語體文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很久以前在臨清有個姓崔的讀書人,家境貧困,甚至連圍牆破了也不修理。每天早晨起來,都會看見一匹躺臥在沾著露水的草堆裡。這匹駿馬黑底白條紋,唯一的缺陷就是尾巴的毛不整齊,似乎有被火燒過。每次將牠趕走,夜晚時分又會再來。不知牠來自哪裡。
崔生有個好友在山西做官,每次想去投靠他,卻沒有代步工具,於是就捉了門前那匹馬,為牠加上馬勒口,騎著馬準備去投靠朋友,並囑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在尋找馬,就跟他說我前往山西。」
在路途上,馬兒全力的衝刺,須臾間就跑了百里。到了夜晚,牠都不吃馬草豆類,催生以為牠早上跑得太累生病了。第二天崔生緊拉著銜,不讓牠跑太快,而馬兒卻用力嘶叫且噴口沫,氣勢就像昨天那般的有精神,這時崔生才慢慢地放鬆韁繩,中午就到達了山西。
當他騎著馬進入了有人住的市街,圍觀的人沒有一人不稱讚這匹好馬。晉王聽到了這個消息,便以大筆的金錢想將馬買下來,但崔生擔心馬主人會找上門,所以一直不敢將馬給賣了。過了半年之久,一直沒有聽到家中有任何消息,就以八百金賣進晉王的官邸裡,而自己就在市集裡買了一匹健壯的騾子回故鄉。
之後晉王因為有緊急事務,就派了校尉去臨清辦事。不料,馬兒卻逃跑,進入了崔生東邊的鄰居家後,就不見影子了。這家屋主姓曾,校尉問屋主有沒有看到馬,等到進入了內房,看見牆上掛的那幅子昂畫的馬,毛色非常相似,尾巴被供奉祖靈的香炷所燒,這才瞭解這匹馬是畫妖。
校尉很難回復晉王的命令,於是就告發曾生。此時,崔生因為那匹馬的關係,家財萬貫,自願把錢借給曾生,付給校尉。曾生很感謝崔生的恩德,但卻不知道當年崔生就是因為這匹馬兒變得富有的。
※呂昀蒨 五年級
從前在臨清有一位崔先生,家裡很貧困,圍牆破損了也沒修。每天早上都會看到一匹清純的馬,躺在綴滿露珠的草地,黑質白章;但尾巴燒焦了。趕走牠,自己又跑回來,不知道是誰家的馬。
崔先生有一位朋友在晉當官,每次都想去投靠他,但苦於沒有交通工具。有一次崔先生捉了馬,把他綁上馬鞍,並吩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來要馬,請跟他說我騎去晉城了!」
一啟程,馬就全力的跑,一轉眼就跑了百里遠,晚上馬卻只吃了一點兒草而已,崔先生以為牠病了。第二天崔先生拉住韁縄不讓牠奔馳,牠卻又吼又叫,崔先生認為這匹馬似乎還很健康,就放開韁繩,中午就到了晉城。
當崔先生把馬騎到市集裡,看到的人都讚不絕口,很快的事情傳到晉王的耳裡,晉王打算用重金收購,但崔先生害怕失主找上門。過了半年,家中沒有馬的消息,最後用八百金和晉王做了這次交易,自己也買了一匹健康的騾子回家。
後來晉王有緊急事務,派校尉騎馬去臨清辦事,馬逃到崔先生東邊鄰居的家,進門後就消失了。校尉去向主人要馬,主人姓曾,校尉進屋後,只有看到一幅畫,上面的馬和逃跑的馬簡直一模一樣,尾巴處也被燒了,校尉才瞭解,原來那是畫妖。
校尉不知如何回報晉王,因此跑去控訴曾先生。崔先生用賣馬的錢做了一點買賣,所以現在是有錢人,崔先生將錢借給曾先生,讓校尉回去有個交代。曾先生很感謝崔先生,卻不知道他就是當年賣馬的售主。
※羅絜 六年級
家住在臨清的崔先生家境十分貧窮,連圍牆都沒有錢維修。他在每天早晨,都會見到一匹黑底白紋尾巴像被燒斷的馬在草地上。雖然曾多次將牠趕走,但牠總會再來,沒有人知道牠是打哪來的。
崔生的好友在晉中當官,因此他想去投靠那位好友,但卻因為沒有交通工具而無法去。後來他決定要將那匹黑馬裝上馬勒騎去晉中。他在離去之前還囑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來尋馬,便告知被我騎去晉中。」
在路途上,馬一路狂奔,速度之快一下子跑了幾百里。晚上崔先生因馬吃的極少,而認定牠是生病了,所以隔天便刻意將馬勒勒緊,不讓牠跑得過快,可是牠卻依然持續狂奔,所以崔先生便將馬勒放鬆,大約中午便抵達目的地。
後來晉王想以高價收購那匹馬,崔先生起初不願,但半年過後,也不曾聽聞馬的主人出現,便以八百金賣給晉王,而後崔先生就買了騾騎回故鄉。
晉王後來派校尉騎那匹馬去臨清辦事,沒想到馬卻跑走了,校尉跟隨馬跑進崔先生的鄰居家,但卻不見那匹黑馬,便詢問這家的主人,校尉因不相信主人所說的話,就跑進了室內,卻見牆上掛著子昂所畫的一匹馬,畫中的馬有著和先前失蹤的馬一樣的毛色及尾巴,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那匹馬是畫妖。
校尉因難復王命,便起訟曾先生,後來在崔先生的幫助之下,校尉終於拿了錢而去,曾先生非常感謝崔先生,但卻不知崔先生正是當年將馬賣給晉王的人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在山東的臨清,有個窮苦的讀書人,姓崔。這崔生,家前有塊圍牆壞了,但卻沒有處理。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每天早上起床,都會看見一匹馬臥在露草上休憩。這隻馬有烏黑的皮毛,雪白的紋路和參差不齊的尾巴,看似被火燒焦。崔生想這可能是別人家的駿馬,所以便將牠趕走。但在深夜裡,這匹馬又跑回來,真不知牠打從哪來?
正好,崔生有個好友在山西當官,每次想去投靠,都因苦無代步的工具而作罷,就捉了這匹馬,裝上簡陋的馬勒前往,不忘囑咐家人:「若有人來尋馬,請告知我的去處。」
在路上,只見這馬全力奔馳著,有如閃電般急速,瞬間跑了百里的路!時間一轉眼來到晚上,崔生心想:這馬白天跑了這麼久,竟沒有什麼吃草,必定是病了!次日,崔生緊握這馬銜而不放,不讓牠太累,但看黑馬蹄嘶噴沫、聲宏如雷,像昨日一般強健,崔生便放銜縱之,中午就抵達山西。
市場的人看到這黑馬,都讚不絕口。消息傳到晉王耳裡,遂派人重金購之。但崔生怕失主來尋馬而不售出。半年之後,家中無消息傳來,崔生才將馬以八百金賣給晉王,再買隻騾子回到了家鄉。
有次晉王有急務,派校尉騎其馬赴臨清。不料馬卻跑到了崔生東邊曾鄰居家中, 校尉連忙向前追去。進門後卻不見蹤影,向曾某索要,但曾某稱無所見,校尉不信。於是曾某帶他入其室,驚見壁上掛著一張子昂畫的馬,此馬的毛色跟晉王那匹渾然相似,且尾處被香炷燒焦,才知道牠原來是匹妖馬!
校尉怕晉王責備,便告曾某偷馬。崔生得到賣馬費,幾經運用,已家財萬貫,自願將錢借給曾某,曾某非常感謝崔,卻不知崔生即當年售馬之賣主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在臨清這個地方有一個讀書人姓崔,他家境貧困,圍牆就算破損了,也沒有錢修理。
每天早上,往往有一匹黑底白花紋的馬躺在院子裡的草地上,身上花紋之美令人讚嘆,但是尾巴卻有燒傷的痕跡。崔生看到牠往往將牠趕出去,但是晚上牠卻又來佔地為王。崔生為此苦惱卻又因不知牠從何處來,所以也無可奈何。
崔生有一個朋友在晉當官,有好幾次崔生都想去投靠他,可惜萬事俱備只差代步工具。所以他捉了那匹目中無人的馬,套上馬鞍要去找朋友,臨走前囑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來找馬,就說我騎去晉了。」
上路之後,馬全力狂奔,已不亞於飛豹的速度每小時三百公里地往前衝。到了晚上卻不怎麼吃東西。第二天崔生以為牠病了,所以勒緊韁繩不讓牠跑太快,但是馬兒看起來卻跟昨天一樣精力旺盛,於是崔生就放鬆韁繩隨牠跑,到了正午就抵達晉了。
當崔生騎了馬進入市集,所有人都對馬讚賞不已,而晉王聽說了更出高價想買這匹馬。崔生怕到時候有人來找馬,只好狠下心不賣。過了半年,家中一點消息都沒有,只好賣了馬,買了一頭騾子騎回家。
後來,晉王有急事,派一個校尉騎當年那匹馬到臨清,不料馬跑進了崔生的鄰居——曾先生家,校尉進去找不到馬,就去找曾先生,不過因為曾先生真的完全沒看到,所以校尉就進屋找馬。到了內部房間,看到一幅子昂的畫,畫中的馬和遺失的那匹一模一樣,才知道自己看到鬼。
校尉怕自己回去腦袋不保,所以責備曾先生。那時崔生因為有賣馬的錢,多方投資後已經累積上萬的財富,所以他自願幫曾先生賠錢,使曾先生十分感謝他。只是誰也沒想到崔生就是當年賣了馬的人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很久以前在臨清有個姓崔的讀書人,家境貧困,甚至連圍牆破了也不修理。每天早晨起來,都會看見一匹躺臥在沾著露水的草堆裡。這匹駿馬黑底白條紋,唯一的缺陷就是尾巴的毛不整齊,似乎有被火燒過。每次將牠趕走,夜晚時分又會再來。不知牠來自哪裡。
崔生有個好友在山西做官,每次想去投靠他,卻沒有代步工具,於是就捉了門前那匹馬,為牠加上馬勒口,騎著馬準備去投靠朋友,並囑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在尋找馬,就跟他說我前往山西。」
在路途上,馬兒全力的衝刺,須臾間就跑了百里。到了夜晚,牠都不吃馬草豆類,催生以為牠早上跑得太累生病了。第二天崔生緊拉著銜,不讓牠跑太快,而馬兒卻用力嘶叫且噴口沫,氣勢就像昨天那般的有精神,這時崔生才慢慢地放鬆韁繩,中午就到達了山西。
當他騎著馬進入了有人住的市街,圍觀的人沒有一人不稱讚這匹好馬。晉王聽到了這個消息,便以大筆的金錢想將馬買下來,但崔生擔心馬主人會找上門,所以一直不敢將馬給賣了。過了半年之久,一直沒有聽到家中有任何消息,就以八百金賣進晉王的官邸裡,而自己就在市集裡買了一匹健壯的騾子回故鄉。
之後晉王因為有緊急事務,就派了校尉去臨清辦事。不料,馬兒卻逃跑,進入了崔生東邊的鄰居家後,就不見影子了。這家屋主姓曾,校尉問屋主有沒有看到馬,等到進入了內房,看見牆上掛的那幅子昂畫的馬,毛色非常相似,尾巴被供奉祖靈的香炷所燒,這才瞭解這匹馬是畫妖。
校尉很難回復晉王的命令,於是就告發曾生。此時,崔生因為那匹馬的關係,家財萬貫,自願把錢借給曾生,付給校尉。曾生很感謝崔生的恩德,但卻不知道當年崔生就是因為這匹馬兒變得富有的。
※呂昀蒨 五年級
從前在臨清有一位崔先生,家裡很貧困,圍牆破損了也沒修。每天早上都會看到一匹清純的馬,躺在綴滿露珠的草地,黑質白章;但尾巴燒焦了。趕走牠,自己又跑回來,不知道是誰家的馬。
崔先生有一位朋友在晉當官,每次都想去投靠他,但苦於沒有交通工具。有一次崔先生捉了馬,把他綁上馬鞍,並吩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來要馬,請跟他說我騎去晉城了!」
一啟程,馬就全力的跑,一轉眼就跑了百里遠,晚上馬卻只吃了一點兒草而已,崔先生以為牠病了。第二天崔先生拉住韁縄不讓牠奔馳,牠卻又吼又叫,崔先生認為這匹馬似乎還很健康,就放開韁繩,中午就到了晉城。
當崔先生把馬騎到市集裡,看到的人都讚不絕口,很快的事情傳到晉王的耳裡,晉王打算用重金收購,但崔先生害怕失主找上門。過了半年,家中沒有馬的消息,最後用八百金和晉王做了這次交易,自己也買了一匹健康的騾子回家。
後來晉王有緊急事務,派校尉騎馬去臨清辦事,馬逃到崔先生東邊鄰居的家,進門後就消失了。校尉去向主人要馬,主人姓曾,校尉進屋後,只有看到一幅畫,上面的馬和逃跑的馬簡直一模一樣,尾巴處也被燒了,校尉才瞭解,原來那是畫妖。
校尉不知如何回報晉王,因此跑去控訴曾先生。崔先生用賣馬的錢做了一點買賣,所以現在是有錢人,崔先生將錢借給曾先生,讓校尉回去有個交代。曾先生很感謝崔先生,卻不知道他就是當年賣馬的售主。
※羅絜 六年級
家住在臨清的崔先生家境十分貧窮,連圍牆都沒有錢維修。他在每天早晨,都會見到一匹黑底白紋尾巴像被燒斷的馬在草地上。雖然曾多次將牠趕走,但牠總會再來,沒有人知道牠是打哪來的。
崔生的好友在晉中當官,因此他想去投靠那位好友,但卻因為沒有交通工具而無法去。後來他決定要將那匹黑馬裝上馬勒騎去晉中。他在離去之前還囑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來尋馬,便告知被我騎去晉中。」
在路途上,馬一路狂奔,速度之快一下子跑了幾百里。晚上崔先生因馬吃的極少,而認定牠是生病了,所以隔天便刻意將馬勒勒緊,不讓牠跑得過快,可是牠卻依然持續狂奔,所以崔先生便將馬勒放鬆,大約中午便抵達目的地。
後來晉王想以高價收購那匹馬,崔先生起初不願,但半年過後,也不曾聽聞馬的主人出現,便以八百金賣給晉王,而後崔先生就買了騾騎回故鄉。
晉王後來派校尉騎那匹馬去臨清辦事,沒想到馬卻跑走了,校尉跟隨馬跑進崔先生的鄰居家,但卻不見那匹黑馬,便詢問這家的主人,校尉因不相信主人所說的話,就跑進了室內,卻見牆上掛著子昂所畫的一匹馬,畫中的馬有著和先前失蹤的馬一樣的毛色及尾巴,這才恍然大悟,原來那匹馬是畫妖。
校尉因難復王命,便起訟曾先生,後來在崔先生的幫助之下,校尉終於拿了錢而去,曾先生非常感謝崔先生,但卻不知崔先生正是當年將馬賣給晉王的人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在山東的臨清,有個窮苦的讀書人,姓崔。這崔生,家前有塊圍牆壞了,但卻沒有處理。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,每天早上起床,都會看見一匹馬臥在露草上休憩。這隻馬有烏黑的皮毛,雪白的紋路和參差不齊的尾巴,看似被火燒焦。崔生想這可能是別人家的駿馬,所以便將牠趕走。但在深夜裡,這匹馬又跑回來,真不知牠打從哪來?
正好,崔生有個好友在山西當官,每次想去投靠,都因苦無代步的工具而作罷,就捉了這匹馬,裝上簡陋的馬勒前往,不忘囑咐家人:「若有人來尋馬,請告知我的去處。」
在路上,只見這馬全力奔馳著,有如閃電般急速,瞬間跑了百里的路!時間一轉眼來到晚上,崔生心想:這馬白天跑了這麼久,竟沒有什麼吃草,必定是病了!次日,崔生緊握這馬銜而不放,不讓牠太累,但看黑馬蹄嘶噴沫、聲宏如雷,像昨日一般強健,崔生便放銜縱之,中午就抵達山西。
市場的人看到這黑馬,都讚不絕口。消息傳到晉王耳裡,遂派人重金購之。但崔生怕失主來尋馬而不售出。半年之後,家中無消息傳來,崔生才將馬以八百金賣給晉王,再買隻騾子回到了家鄉。
有次晉王有急務,派校尉騎其馬赴臨清。不料馬卻跑到了崔生東邊曾鄰居家中, 校尉連忙向前追去。進門後卻不見蹤影,向曾某索要,但曾某稱無所見,校尉不信。於是曾某帶他入其室,驚見壁上掛著一張子昂畫的馬,此馬的毛色跟晉王那匹渾然相似,且尾處被香炷燒焦,才知道牠原來是匹妖馬!
校尉怕晉王責備,便告曾某偷馬。崔生得到賣馬費,幾經運用,已家財萬貫,自願將錢借給曾某,曾某非常感謝崔,卻不知崔生即當年售馬之賣主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在臨清這個地方有一個讀書人姓崔,他家境貧困,圍牆就算破損了,也沒有錢修理。
每天早上,往往有一匹黑底白花紋的馬躺在院子裡的草地上,身上花紋之美令人讚嘆,但是尾巴卻有燒傷的痕跡。崔生看到牠往往將牠趕出去,但是晚上牠卻又來佔地為王。崔生為此苦惱卻又因不知牠從何處來,所以也無可奈何。
崔生有一個朋友在晉當官,有好幾次崔生都想去投靠他,可惜萬事俱備只差代步工具。所以他捉了那匹目中無人的馬,套上馬鞍要去找朋友,臨走前囑咐家人:「如果有人來找馬,就說我騎去晉了。」
上路之後,馬全力狂奔,已不亞於飛豹的速度每小時三百公里地往前衝。到了晚上卻不怎麼吃東西。第二天崔生以為牠病了,所以勒緊韁繩不讓牠跑太快,但是馬兒看起來卻跟昨天一樣精力旺盛,於是崔生就放鬆韁繩隨牠跑,到了正午就抵達晉了。
當崔生騎了馬進入市集,所有人都對馬讚賞不已,而晉王聽說了更出高價想買這匹馬。崔生怕到時候有人來找馬,只好狠下心不賣。過了半年,家中一點消息都沒有,只好賣了馬,買了一頭騾子騎回家。
後來,晉王有急事,派一個校尉騎當年那匹馬到臨清,不料馬跑進了崔生的鄰居——曾先生家,校尉進去找不到馬,就去找曾先生,不過因為曾先生真的完全沒看到,所以校尉就進屋找馬。到了內部房間,看到一幅子昂的畫,畫中的馬和遺失的那匹一模一樣,才知道自己看到鬼。
校尉怕自己回去腦袋不保,所以責備曾先生。那時崔生因為有賣馬的錢,多方投資後已經累積上萬的財富,所以他自願幫曾先生賠錢,使曾先生十分感謝他。只是誰也沒想到崔生就是當年賣了馬的人。
小人
◎請述說課文大意並評論之。
康熙間,有術人攜一榼。榼中藏小人,長尺許,投以錢,則啟榼令出,唱曲而退。至掖,掖宰索榼入署,細審小人出處,初不敢言,固詰之,始自述其鄉族。蓋讀書童子,自塾中歸,為術人所迷,復投以藥,四體暴縮,彼遂攜之,以為戲具。宰怒,殺術人,留童子,欲醫之,尚未得其方也。
※呂昀蒨 五年級
康熙年間,有一位江湖術士,帶了一個木製的容器,容器裡藏著一個小人,只長約一尺,只要投錢,小小人就會從盒子裡跑出來唱個曲子,唱完曲又會鑽回盒子。
後來他們到了山東省,那裡的縣長找人將盒子帶回官府,主動偵查小小人的出處。一開始小小人不敢告訴他,但縣官堅持逼問,最後小小人終於開口。他原本是讀書的小孩,從私塾回家時,被術人蒙騙,又對他下藥,突然手腳縮得只剩一點點,江湖術人把他當作表演道具,到處賺錢。
縣官聽完後大發雷霆,把江湖術人殺了,將小小人留下,想要醫治他,但至今仍尚未找到方法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康熙年間,有一個江湖術士帶著一個木做的器具。器具中藏著只有一尺長的小人,投錢入,術士將木盒打開,叫他唱戲曲,唱完就退回盒子裡。
某日,術士來到山東省,縣官取木盒進官府,審問小人來自何處。起初小人不敢言,禁不起縣官的審問,才說明自己的來歷。小人原是學生,放學後自己回家,半路被術士蒙騙,又被灌藥,四體突然縮小,成為術士的表演道具。縣官勃然大怒,殺術士,並把小人留下,希望能醫好他,但未得藥方。
學生放學最好由父母接送回家,以策安全,避免像那位童子被壞人拐騙,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。
康熙間,有術人攜一榼。榼中藏小人,長尺許,投以錢,則啟榼令出,唱曲而退。至掖,掖宰索榼入署,細審小人出處,初不敢言,固詰之,始自述其鄉族。蓋讀書童子,自塾中歸,為術人所迷,復投以藥,四體暴縮,彼遂攜之,以為戲具。宰怒,殺術人,留童子,欲醫之,尚未得其方也。
※呂昀蒨 五年級
康熙年間,有一位江湖術士,帶了一個木製的容器,容器裡藏著一個小人,只長約一尺,只要投錢,小小人就會從盒子裡跑出來唱個曲子,唱完曲又會鑽回盒子。
後來他們到了山東省,那裡的縣長找人將盒子帶回官府,主動偵查小小人的出處。一開始小小人不敢告訴他,但縣官堅持逼問,最後小小人終於開口。他原本是讀書的小孩,從私塾回家時,被術人蒙騙,又對他下藥,突然手腳縮得只剩一點點,江湖術人把他當作表演道具,到處賺錢。
縣官聽完後大發雷霆,把江湖術人殺了,將小小人留下,想要醫治他,但至今仍尚未找到方法。
※朱宥樺 五年級
康熙年間,有一個江湖術士帶著一個木做的器具。器具中藏著只有一尺長的小人,投錢入,術士將木盒打開,叫他唱戲曲,唱完就退回盒子裡。
某日,術士來到山東省,縣官取木盒進官府,審問小人來自何處。起初小人不敢言,禁不起縣官的審問,才說明自己的來歷。小人原是學生,放學後自己回家,半路被術士蒙騙,又被灌藥,四體突然縮小,成為術士的表演道具。縣官勃然大怒,殺術士,並把小人留下,希望能醫好他,但未得藥方。
學生放學最好由父母接送回家,以策安全,避免像那位童子被壞人拐騙,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。
2012年3月14日 星期三
諸城某甲
◎請述說課文大意並評論之。
學師孫景夏先生言:其邑中某甲者,值流寇亂,被殺,首墮胸前。寇退,家人得尸,將舁瘞之,聞其氣縷縷然。審視之,咽不斷者盈指。遂扶其頭,荷之以歸。經一晝夜,始呻,以匕箸稍稍哺飲食,半年竟癒。又十餘年,與二三人聚談,或作一解頤語,眾為鬨堂,甲亦鼓掌。一俯仰間,刀痕暴裂,頭墜血流,共視之,氣已絕矣。父訟笑者,眾斂金賂之,又葬甲,乃解。異史氏曰:一笑頭落,此千古第一大笑也。頸連一線而不死,直待十年後,成一笑獄,豈非二三鄰人,負債前生者耶?
※呂永玄 七年級
山東有位某甲,有一年正好遇上了流寇作亂,某甲很不幸的挨了一刀,頭墮落到胸前。寇退離後,某甲的家人找到屍體,當家人哭得死去活來,準備將他抬去埋葬時,竟聽到某甲細微的氣息聲,經過審視,發現咽喉還連著,便小心的將他搬回家。
大約過了一天一夜左右,某甲發出呻吟,家人便以匕箸稍微餵食,減少痛苦。半年之後,某甲竟奇蹟似的痊癒了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不知不覺已過了十年了。一日,某甲與二三人聚在一起談話,有個人為替大家解解悶,便講了個笑話,使大家鬨堂大笑,某甲也是笑得拍手叫好。誰知正當某甲笑得前俯後仰,竟刀痕暴裂,頭墜血流,氣絕而死,使現場頓然鴉雀無聲,所有人是看得目瞪口呆。
某甲之父責備在場的幾位朋友,大家也覺得十分內疚,便出了一筆錢,替某甲辦了後事,此事才圓滿落幕。
異史氏評論:一笑頭落地,此乃天下第一笑話也。只剩咽喉連著竟還可以逃過一死,直到十年後,鬧出一個笑話殺死人的案例,這可不是因這兩三人,前生有虧於某甲嗎?
※洪晨皓 八年級
孫景夏老師曾說:城縣中有一某甲,遇上了強盜進入城中殺人、放火、掠奪,很不幸地此人躲避不及,一強盜手起刀落,他的頭掉到胸前。等到強盜心滿意足,走了之後,甲的家人找到了他的屍體,痛哭失聲,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正要將他扛去埋葬。就在此時,聽到一絲微弱的呼吸聲,所有人往甲的身體定睛一看,發現甲的頭及脖子之間仍有一指的寬度是沒有斷的,於是所有人抱著一絲希望小心扶住頭,將甲帶回家中。經過一天一夜,甲開始呻吟,家人便以湯匙、筷子,稍稍餵他進食。時光飛逝,一轉眼半年過去了,而甲也奇蹟似的活了過來。
如此平安的日子過了十多年,當眾人漸忘這起死裡逃生的事時,有一天,甲一如往常和鄰居聊天,有人說了一則笑話,在場的人不禁捧腹大笑,而甲也笑到前俯後仰,無法自已。忽然眾人聽見一道不尋常的斷裂聲,往某甲一看,只見甲的刀傷暴裂,血流如注,眾人非常吃驚,見甲已死,甲的父親責備眾人,而眾人也賠了錢安葬甲,事情才解決。
蒲松齡評論這件事說:一笑頭就掉了,這笑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第一笑。當年被斬沒死,到十年後卻又為了他的一次大笑而起了糾紛,這些鄰居,可不是上輩子欠了甲嗎?
學師孫景夏先生言:其邑中某甲者,值流寇亂,被殺,首墮胸前。寇退,家人得尸,將舁瘞之,聞其氣縷縷然。審視之,咽不斷者盈指。遂扶其頭,荷之以歸。經一晝夜,始呻,以匕箸稍稍哺飲食,半年竟癒。又十餘年,與二三人聚談,或作一解頤語,眾為鬨堂,甲亦鼓掌。一俯仰間,刀痕暴裂,頭墜血流,共視之,氣已絕矣。父訟笑者,眾斂金賂之,又葬甲,乃解。異史氏曰:一笑頭落,此千古第一大笑也。頸連一線而不死,直待十年後,成一笑獄,豈非二三鄰人,負債前生者耶?
※呂永玄 七年級
山東有位某甲,有一年正好遇上了流寇作亂,某甲很不幸的挨了一刀,頭墮落到胸前。寇退離後,某甲的家人找到屍體,當家人哭得死去活來,準備將他抬去埋葬時,竟聽到某甲細微的氣息聲,經過審視,發現咽喉還連著,便小心的將他搬回家。
大約過了一天一夜左右,某甲發出呻吟,家人便以匕箸稍微餵食,減少痛苦。半年之後,某甲竟奇蹟似的痊癒了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不知不覺已過了十年了。一日,某甲與二三人聚在一起談話,有個人為替大家解解悶,便講了個笑話,使大家鬨堂大笑,某甲也是笑得拍手叫好。誰知正當某甲笑得前俯後仰,竟刀痕暴裂,頭墜血流,氣絕而死,使現場頓然鴉雀無聲,所有人是看得目瞪口呆。
某甲之父責備在場的幾位朋友,大家也覺得十分內疚,便出了一筆錢,替某甲辦了後事,此事才圓滿落幕。
異史氏評論:一笑頭落地,此乃天下第一笑話也。只剩咽喉連著竟還可以逃過一死,直到十年後,鬧出一個笑話殺死人的案例,這可不是因這兩三人,前生有虧於某甲嗎?
※洪晨皓 八年級
孫景夏老師曾說:城縣中有一某甲,遇上了強盜進入城中殺人、放火、掠奪,很不幸地此人躲避不及,一強盜手起刀落,他的頭掉到胸前。等到強盜心滿意足,走了之後,甲的家人找到了他的屍體,痛哭失聲,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正要將他扛去埋葬。就在此時,聽到一絲微弱的呼吸聲,所有人往甲的身體定睛一看,發現甲的頭及脖子之間仍有一指的寬度是沒有斷的,於是所有人抱著一絲希望小心扶住頭,將甲帶回家中。經過一天一夜,甲開始呻吟,家人便以湯匙、筷子,稍稍餵他進食。時光飛逝,一轉眼半年過去了,而甲也奇蹟似的活了過來。
如此平安的日子過了十多年,當眾人漸忘這起死裡逃生的事時,有一天,甲一如往常和鄰居聊天,有人說了一則笑話,在場的人不禁捧腹大笑,而甲也笑到前俯後仰,無法自已。忽然眾人聽見一道不尋常的斷裂聲,往某甲一看,只見甲的刀傷暴裂,血流如注,眾人非常吃驚,見甲已死,甲的父親責備眾人,而眾人也賠了錢安葬甲,事情才解決。
蒲松齡評論這件事說:一笑頭就掉了,這笑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下第一笑。當年被斬沒死,到十年後卻又為了他的一次大笑而起了糾紛,這些鄰居,可不是上輩子欠了甲嗎?
2011年7月28日 星期四
種梨
◎以下是道士種梨「於是掬梨大啖……從容徐步而去」的改寫,但尚未完成,請繼續寫下去,幫忙完稿:
於是道士捧著梨大口吃了起來,快吃完時,手拿著梨核,一邊解下肩上鑱子,挖地數寸深,把梨核放入坑中、蓋上土,轉身向市場的人要熱水來澆灌。這時,有個好管閒事的人去靠馬路的店家要來滾燙的湯水,道士接過來就灌進埋梨核的坑裡去。這時已有很多人→
※朱宥樺 五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在觀看,過了一會兒,土裡開始長出嫩芽,芽逐漸長大,長成大樹,突然花開了,結了許多果實,果實又大又香,道士便把果實摘下,送給圍觀的人。果實發完了,道士把樹木砍下,扛在肩上,不慌不忙的走了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在一旁觀看,只見從埋梨核的坑中冒出了一個小小的幼苗,接著幼苗越長越大,越長越大,一下子就長成了一棵梨樹。在眾人驚嘆聲中,梨樹便開了花,又過了一會兒,便結實纍纍,結的果實又大又香,讓人不禁食指大動,於是道士便將樹的果實摘下來請在場的人吃。在道士及眾人都心滿意足之後,道士拿出了他的鑱子往樹幹砍去,道士連續砍了很久,樹才終於倒下,道士就使出全身的力量,把砍下的樹連枝帶葉扛在肩上,從容的慢慢離去了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聚集而來,只見種子快速的萌芽、長大,不一會兒功夫,一棵綠葉扶疏、結滿又大又香梨子的樹就長成了。道士連忙將果實分給圍觀者,直到一個也不剩。接著道士拿起鑱子將樹砍倒,「咔!咔!」的砍木聲持續好久,樹才被砍倒,道士連枝帶葉的扛起這棵巨大的樹,在眾人的驚訝目光中下,從容不迫的徐步而去……
※朱宥諺 九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圍觀,他們看見被熱水澆淋過的坑有彎彎的嫩芽慢慢冒了出來,那芽漸漸長大,過了一會兒,長成一棵大樹,枝葉扶疏,突然間大樹就開花結果,那果實碩大芳馥,纍纍滿樹,眾人看了無不嘖嘖稱奇。道士於是走近樹頭,把梨子摘下來分送給圍觀者,頃刻梨子就送完了。道士又拿起鑱子砍樹,他砍了好久,樹才被砍斷,他把樹幹連著枝葉扛在肩頭,從容徐步而去。
※黃郁文 九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圍觀,只見從洞裡忽然有個彎彎的嫩芽冒出來。接著漸漸變大,又一會兒就長成一棵枝葉茂密的樹。再來樹又開出花來,更結了果子。那梨子幾乎長滿了整棵樹,一顆比一顆大,一顆比一顆香,在樹下的人不用拿到梨子都可以聞到香甜的果香。接著道士走到樹旁,把梨子一個個摘下來送給一旁的圍觀者,過了不久,整棵樹的梨子就被分送完了。道士拿著鑱子「咔!咔!¬咔!」的伐梨樹,過了好久才成功。便把梨樹連枝帶葉扛在肩,從容的慢慢的走了。
※黃心甫 高二
這時已有很多人圍觀,想一探道士究竟要變什麼把戲。說時遲,那時快,已有幾彎新芽冒出土來,只見小小綠芽不停長高茁壯,不一會兒竟然就成為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。在眾人的驚嘆聲中,樹梢開滿了花朵,轉眼花凋落,遺留在樹上的就是一顆顆碩大芬芳的梨子,結得滿樹都是。道士這就神氣的走近梨樹,將飽滿的梨子摘下分送圍觀群眾。如同梨子成熟的神速,一眨眼梨子就分完了。道士眼看任務完成,便拿出先前挖地的鑱子,一刀一刀奮力砍擊粗壯結實的梨樹,費了好一番工夫,巨樹終於倒地。只見道士輕鬆拎起大樹放在肩上,踏著從容的步伐緩緩離去。
於是道士捧著梨大口吃了起來,快吃完時,手拿著梨核,一邊解下肩上鑱子,挖地數寸深,把梨核放入坑中、蓋上土,轉身向市場的人要熱水來澆灌。這時,有個好管閒事的人去靠馬路的店家要來滾燙的湯水,道士接過來就灌進埋梨核的坑裡去。這時已有很多人→
※朱宥樺 五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在觀看,過了一會兒,土裡開始長出嫩芽,芽逐漸長大,長成大樹,突然花開了,結了許多果實,果實又大又香,道士便把果實摘下,送給圍觀的人。果實發完了,道士把樹木砍下,扛在肩上,不慌不忙的走了。
※洪晨皓 八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在一旁觀看,只見從埋梨核的坑中冒出了一個小小的幼苗,接著幼苗越長越大,越長越大,一下子就長成了一棵梨樹。在眾人驚嘆聲中,梨樹便開了花,又過了一會兒,便結實纍纍,結的果實又大又香,讓人不禁食指大動,於是道士便將樹的果實摘下來請在場的人吃。在道士及眾人都心滿意足之後,道士拿出了他的鑱子往樹幹砍去,道士連續砍了很久,樹才終於倒下,道士就使出全身的力量,把砍下的樹連枝帶葉扛在肩上,從容的慢慢離去了。
※呂永玄 七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聚集而來,只見種子快速的萌芽、長大,不一會兒功夫,一棵綠葉扶疏、結滿又大又香梨子的樹就長成了。道士連忙將果實分給圍觀者,直到一個也不剩。接著道士拿起鑱子將樹砍倒,「咔!咔!」的砍木聲持續好久,樹才被砍倒,道士連枝帶葉的扛起這棵巨大的樹,在眾人的驚訝目光中下,從容不迫的徐步而去……
※朱宥諺 九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圍觀,他們看見被熱水澆淋過的坑有彎彎的嫩芽慢慢冒了出來,那芽漸漸長大,過了一會兒,長成一棵大樹,枝葉扶疏,突然間大樹就開花結果,那果實碩大芳馥,纍纍滿樹,眾人看了無不嘖嘖稱奇。道士於是走近樹頭,把梨子摘下來分送給圍觀者,頃刻梨子就送完了。道士又拿起鑱子砍樹,他砍了好久,樹才被砍斷,他把樹幹連著枝葉扛在肩頭,從容徐步而去。
※黃郁文 九年級
這時已有很多人圍觀,只見從洞裡忽然有個彎彎的嫩芽冒出來。接著漸漸變大,又一會兒就長成一棵枝葉茂密的樹。再來樹又開出花來,更結了果子。那梨子幾乎長滿了整棵樹,一顆比一顆大,一顆比一顆香,在樹下的人不用拿到梨子都可以聞到香甜的果香。接著道士走到樹旁,把梨子一個個摘下來送給一旁的圍觀者,過了不久,整棵樹的梨子就被分送完了。道士拿著鑱子「咔!咔!¬咔!」的伐梨樹,過了好久才成功。便把梨樹連枝帶葉扛在肩,從容的慢慢的走了。
※黃心甫 高二
這時已有很多人圍觀,想一探道士究竟要變什麼把戲。說時遲,那時快,已有幾彎新芽冒出土來,只見小小綠芽不停長高茁壯,不一會兒竟然就成為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。在眾人的驚嘆聲中,樹梢開滿了花朵,轉眼花凋落,遺留在樹上的就是一顆顆碩大芬芳的梨子,結得滿樹都是。道士這就神氣的走近梨樹,將飽滿的梨子摘下分送圍觀群眾。如同梨子成熟的神速,一眨眼梨子就分完了。道士眼看任務完成,便拿出先前挖地的鑱子,一刀一刀奮力砍擊粗壯結實的梨樹,費了好一番工夫,巨樹終於倒地。只見道士輕鬆拎起大樹放在肩上,踏著從容的步伐緩緩離去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