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

張儀連橫 分化諸侯

(一) 張儀在楚國遭遇何事?狼狽返家後,妻子怎麼說?張儀的反應如何?由這個反應可見他心中在盤算什麼?

※ 陳延珉 六年級

張儀在楚國遊說時,被楚相懷疑偷東西,就被處鞭刑。回家後,他的妻子說:「唉!你要是不去讀書,不去遊說諸侯,又怎麼會遭受這樣的恥辱呢?」張儀問妻子:「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妻子說:「當然還在啊!」張儀說:「這就夠了。」

由此可見他還想要繼續遊說各國。


※ 呂永玄 五年級

張儀完成學業後,便嘗試去接近楚國宰相,一起吃飯、談話。但是楚國宰相的玉璧卻在之後弄丟了,於是宰相的下人認為玉璧被張儀所偷,將他拘捕,加以拷打。張儀不認,只好釋放。

張儀回到家,妻子說:「唉!如果不去讀書、遊說,哪會受到這種恥辱!」張儀接著問妻子:「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妻子含笑回話:「當然還在!」張儀說:「那就夠了。」由此可見,蘇秦根本不打算放棄遊說,想要繼續朝這方面發展。


※陳兆德 八年級

張儀向鬼谷子學習,完成學業後便到各地遊說。剛好有一次楚相開了酒席,張儀就順便去遊說。但喝完酒後楚相發現遺失了他的璧玉,有些楚相的門客懷疑是張儀做的,就去告訴楚相,於是張儀就被大家捉起來鞭打了數百下,但他仍不認罪,最後就被釋放了。回到家後,他的妻子說:「唉!如果當初你不去讀書、不遊說各國,又怎麼會受到這樣的恥辱呢?」張儀就回問說:「看我的舌頭在不在?」妻子笑著說:「還在啊!」他說:「那就夠啦!」

由這些事情中可以知道張儀並沒有對自己失望,反而覺得自己有成功的潛能和機會。


※ 黃郁文 七年級

張儀完成學業後,想要到各個國家遊說諸侯。張儀到了楚國,與楚國宰相一起飲酒,不料那位宰相卻丟了一塊璧玉,所有的人都猜測是張儀偷的,他們認為張儀貧困而品行不好,所以偷玉的人一定是他。於是一同把張儀抓起來鞭打了數百下,但張儀不承認,所以楚國只好放了他。

張儀回家後,他的妻子感嘆的說:「唉!如果你不讀書、不去遊說君王,又怎麼會受辱。」張儀回答:「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?」妻子回答:「當然還在啊!」張儀說:「那就好了啊!只要我的舌頭還在,那我就可以再去遊說君王,不是嗎?」


(二) 蘇秦如何幫助張儀到秦國求得功名?

※朱宥諺 七年級

蘇秦為了不使「合縱」的友好聯盟遭到秦國的破壞,想要找個人派到秦國去,於是把張儀召來,卻又好幾天不接見他,接見他時叫他坐在大廳下,用餐時給他吃下等的飯菜,並責備他說:「憑你的才華居然讓自己窮困到這種地步!我難道不能推薦你當個官嗎?你根本就不值得被收留。」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。張儀受到羞辱後決定投奔秦國。蘇秦羞辱張儀是為了要激發張儀的鬥志,因為張儀可能會因為小的利益而不能成就大業。蘇秦派了一個親信暗中跟隨張儀,跟他住同一間客棧,漸漸接近他,送他車馬金錢,他才有機會到秦國見到秦惠王,被秦惠王用作客卿。


(三) 張儀寫信給楚相說什麼?由此可見張儀是怎樣的人?

※ 黃郁文 七年級

張儀因為被誤會是偷玉的小偷而被楚國的宰相鞭打了數百下。現在張儀成為秦國宰相,而秦國想要擴張自己的版圖,張儀就趁這個機會寫信給當初鞭打他的楚相,信上寫:「當年我陪你喝酒,結果卻因為我貧窮而被你誤以為是小偷,還受了侮辱,你現在最好守住你的國家,因為我將要奪走你的領土了。」

由此可知,張儀是個有仇必報、不會讓自己平白受辱的人。


※ 陳兆德 八年級

張儀在成為秦國丞相後,就寫了封信給當初羞辱他的楚相,藉以警告:「當初我和你喝酒,我並沒有偷走你的璧玉,你卻鞭打我、羞辱我,現在你最好守好你的國家,因為我要把你的城池給攻下來了!」

由此可知張儀雖然是一位正人君子,但對仇恨卻是抱著有仇必報的心理,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讀書人。


※ 呂永玄 五年級

張儀因為蘇秦的幫助,成功的當上秦國宰相。張儀十分感謝蘇秦,便決定阻止秦王攻趙。一段時間後,張儀地位穩固,寫信給楚國宰相,說:「當初與你共飲,我沒偷你的玉璧,你卻冤枉我、鞭笞我!現在你可要好好守穩楚國,我要去取你的城池了!」

從這兩件事,可以明白張儀是位有恩必報,有仇必還的人。


※ 陳延珉 六年級

他說:「當初我陪你喝酒,我並沒有偷你的玉璧,你卻冤枉我、鞭打我,現在你把你的城守好,因為我要偷你的城了。」可見他是一個有仇必報,心機很重的人。


※ 朱宥諺 七年級

張儀寫信給楚相說:「我當初陪你喝酒,並沒有偷你的玉璧,但是你卻冤枉我,還鞭打我。現在你最好把你的國家守好,因為我要去攻下你的城池了!」張儀是個很記仇的人,從那篇檄文就看得出來。「有恩報恩,有仇報仇」,有恩一定要報答,有仇也一定要報復,一定要讓仇人知道他對不起自己什麼,這樣才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自尊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