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

此其志不在小

(一)跟壞習慣說「拜拜」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我每天都會洗頭,但是我卻很少吹乾頭髮,除非洗完澡後要出門。所以每次我洗完澡,家裡的地板就溼答答的,造成我和媽媽無數次的衝突。在經過哥哥和爸爸的無數次勸告和拜託,我也想到為自己的身體好,決定改掉不吹乾頭髮的壞習慣。
雖然吹乾這一頭又濃又密的長髮要花許多時間,且左吹右吹,弄得手好酸,為了家庭的平靜和自己的健康,從今我應該要每天吹乾頭髮,才不會造成自己和其他人的困擾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早上起來,發現七點了,我想如果動作再不快一點就要遲到了。每天上學都是如此的匆匆忙忙,而且頭還非常的暈,根本無法清醒過來。我覺得要改掉這個壞習慣必須早睡早起。早睡很容易,做好時間管理就行,早起就難了,被窩是如此的溫暖,而且一坐起來就感到頭痛欲裂,一躺回去就會多睡個幾分鐘,就這樣從六點二十幾分耗到將近七點。我希望能利用喝溫開水這個方法,讓整個身子暖起來,這樣就不會依戀被窩了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我每次從學校回家都要先睡半小時之後,才再起來寫功課,因為我在學校都玩得很累,而且我午休時間都沒有睡覺,所以每天回家第一件事一定是睡覺。
午休時間只是發呆,浪費時間又累垮自己,真是划不來。以後我應該中午時乖乖睡覺,才不會回家一直睡。改掉這一個壞習慣,生活作息才會改善,我的國中生涯也才能漸入佳境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我常會情不自禁的咬手指甲,這會使我的手指甲變得很醜,凹凸不平,而且很可能把細菌也吃進肚子,害自己生病。從別人的角度來看,也是很不雅的動作。因此我要常剪指甲,不把手指放入口中,才能改善咬指甲的壞習慣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我的壞習慣非常多,如果要我一一的寫出來好像有點難。我最想要改的壞習慣是上課不專心,我應該不要摸東摸西、動來動去。我覺得要改掉壞習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,但只要有心,慢慢的改,一定改得掉。
現在我在學校上課,都會把使我分心的物品,放到後面的櫃子,這樣一來我就看不到它,也就不會想弄它了。
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我有一個壞習慣,就是常常駝背。我覺得很難改掉,但是我有辦法把它改掉。常常提醒自己不要駝背,在寫字時要抬頭挺胸,這樣不但可以避免近視、戴眼鏡,還可以避免常駝背引起的健康問題。


(二)說明范增勸項羽「急擊,勿失」的兩大理由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劉邦駐紮在霸上附近後,范增就派人去打聽劉邦的消息。得知了原來貪圖各種財物、愛好美色的劉邦,來到關中,居然沒有拿任何財物,也沒有接近秦宮裡的任何婦女。這代表了劉邦的志向並不小。范增又請人去望劉邦的雲氣,發現每次劉邦一出現,他上頭的雲就會跑出龍和虎的形狀,還是五彩的!這一定就是天子的雲氣!所以范增才力勸項羽:「如果要滅劉邦,必定要立刻出擊,不得有失誤。」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劉邦是一個貪財好色的人,他進關中卻沒有留下來享樂,反而還軍霸上,因此范增推測劉邦很有野心,志氣不小。另外,范增叫人望劉邦的雲氣,發現呈五彩的龍虎形狀,這是天子之氣。所以范增勸項羽「急擊,勿失」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范增勸項羽說:「劉邦入關中以前,貪財又好女色,但是入關中後,他卻不拿財寶,不接近婦女,可見他一定有野心,志氣不小。另外,我又叫人「望氣」,發現劉邦的雲氣五彩且呈龍虎狀,這是天子的雲氣啊!所以請趕快攻打他消滅他,不可以有失誤。」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范增暗中派人監視劉邦,發現劉邦入關後,並沒有收取財貨,也沒有接近婦女,改掉貪財貪色的習慣,可見他有更大的野心,有不小的志氣。此外范增還叫人「望氣」,看見沛公的雲氣成五彩龍虎形狀,是天子之氣。因此范增就以這兩大理由勸項羽要趕快滅劉邦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1.沛公入關以前,在老家的時候,貪財貨、好女色,現在進入了關中,什麼金錢寶物都不拿,也不再接近婦女,可見他的野心非常大,志氣不小。
2.「望氣」的人說劉邦有「天子氣」。


(三)「望氣」的說法,值得採信嗎?如果各地傳說「劉邦有天子之氣」,對項、劉兩方軍心會有什麼影響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我想望氣應該是一種迷信的方法,用以判斷一個人的成敗或禍福。它可以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點精神寄託,但是太過於相信,就會形成過度迷信而無法看清事實的情況。
各地在流傳劉邦有「天子氣」時,我想對劉邦和項羽兩方,都各有利弊。在劉邦那一方,劉邦的天子氣可以為軍隊振奮士氣,但也有可能造成軍隊過度依賴劉邦的雲氣,而不真正作戰。而項羽的軍隊也有可能要抗衡劉邦的天子氣,而更努力作戰,但也有可能會認定自己已經輸了而無心打仗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「望氣」的說法當然是不值得採信的。但是當古代科學還沒有那麼發達時,人民是很迷信的。如果傳說「劉邦有天子之氣」,那麼來投靠劉邦的士兵一定會增加,而且士氣一定會倒向劉邦那一邊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那只是一種迷信,所以不值得採信。項羽的士兵可能害怕而逃去劉邦那裡,而劉邦的軍心可能一瞬間力量都提昇了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「望氣」的說法是不可以採信的,因為我們不能從一個人的樣貌來判斷他的人格。如果大家都傳「劉邦有天子氣」,那會使項羽的軍心動搖,更加穩住劉邦的軍心,因為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相信「望氣」,進而投奔劉邦,使劉軍更強大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我覺得「望氣」很值得採信,因為各地傳說「劉邦有天子之氣」,而且每次劉邦若是去哪裡,就算藏得再好,還是會被妻子發現。有一次劉邦問:「為何不管我藏得有多好,還是會被你發現?」妻子說:「因為你的上空有很特別的雲。」


(四)用白話述說課文故事。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那時,項羽有兵力四十萬,駐紮在新豐的鴻門附近,沛公兵力十萬,駐紮在霸上。范增遊說項羽:「沛公在故鄉時,貪財、好女色,現在進入關中,不貪財、不接近婦女,可見他很有野心,志氣不小。此外,我叫人「望氣」,望見沛公的氣呈五彩的龍虎形狀,是天子之氣啊!趕快出兵消滅他,不可有失誤。」

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

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

(一)為什麼說「秦滅六國,楚最無罪」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秦始皇消滅六國,統一中國時,每一個國家都出現反抗的勢力,使秦國折損了不少兵力。但是秦國出兵打楚國時,並沒有出現頑強抵抗的人,使秦國士兵沒有什麼損失。早在秦出兵滅楚之前,秦就常常以和諧為理由,併吞楚國許多地方,楚國也無能為力。西元前二九九年,秦國更以開國際會議為由,把楚懷王騙到秦國,拘留了三年,直到楚懷王過世,才把他的屍體送回楚國,全國人民像失去父母一般痛心。楚國從未攻擊或反抗秦國,卻屢次遭秦國侵略,最後併吞,所以范增才說:「秦滅六國,楚最無罪。」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當年楚懷王應秦昭王的要求到武關會盟,秦國背信,把楚懷王軟禁起來。三年後,楚懷王去世,秦國送他的屍骨回國,楚人很悲哀如喪考妣。還有當秦國來跟楚國要邊界上的幾座城時,楚國都給了。而且楚國從來沒有發兵攻打秦國。所以說秦滅六國時,楚國最無罪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因為楚懷王被秦國騙去被拘留,三年後就死了;而且楚國從來沒有發兵攻打過秦國,但是秦國卻不斷地併吞楚國的土地,最後還把整個楚國給滅掉。
所以「秦滅六國,楚最無罪」,我認為楚國最無辜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秦國在與六國對抗時,受到各國的頑強抵抗,唯獨只有楚國沒有太強烈的反擊,還願意妥協獻城給秦。但是秦國竟在武關會盟中背信拘留楚王。三年後楚王去世,秦送回屍骨,楚民哀之。後來秦國不斷蠶食楚國城池,終至滅楚。因此才會說「秦滅六國,楚最無罪」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因為秦滅六國時,六國都有反抗,讓秦國損失慘重,楚國都沒有反抗。當初秦國假借要開會盟,把楚懷王拘留,楚懷王三年後去世,秦送他的屍骨回去,令楚國人很傷心。後來秦國逐步吞併楚國城池,終於滅了楚國,所以說「楚最無辜」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秦在滅各國時,都需要花許多的人力和兵力,而且對方也會非常頑強的反抗,最後雙方都損失慘重。但秦在滅楚時,只用一點兵力就把楚國城一個一個的占領,最後還把楚懷王騙到秦國,把他軟禁。三年後楚懷王去世了,秦國送他的屍骨回國。楚人哀之,如喪考妣。


(二)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這句話,對楚人會有怎樣的影響力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楚國長期受到秦國的打壓,掠奪領土,甚至是軟禁楚國的國君,人民必定心中憤恨不平。楚南公說: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。」楚國遭秦滅國以後,楚南公的這句話彷彿又燃起人民心中恢復國家的一把火。就算楚國一再被秦國欺侮,哪怕只剩下三戶人家,也不可能忘記對秦的仇恨,必定團結所剩的遺民滅秦,替楚報仇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因為「秦滅六國,楚最無罪」,所以當秦末陳涉、吳廣揭竿起義時,楚人是非常想要復仇的。楚南公說: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。」更加深了楚人要復仇的決心。後來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等詞就拿來比喻復國復仇的堅定決心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,因為秦國不斷地侵略楚國,還把他們的國君騙走,最後還滅掉楚國。所以楚南公認為就算楚國只剩下三戶人家,但最後滅掉秦國的一定是楚國。
這句話對楚人影響很大,且具有警惕和鼓舞為國家報仇的號召力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楚南公曾說: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。」這是因為秦拘留楚王,而後楚王三年未返楚,不幸死在異地。其次秦又滅六國,使得所有人都對秦懷恨在心。這句話,必定對楚人造成影響,讓他們更積極反抗,表現出想滅秦復國的決心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「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」這句話,應該會讓楚人想起楚王被拘留在秦國,而客死於秦的舊恨,讓楚人號召各地同胞,來對抗秦國、消滅秦國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楚國雖然只剩下三戶,但因為楚國被滅國滅得很無辜,完全沒有攻打秦國城池,卻一個個的被占領,楚懷王還被騙到秦國,秦王不讓他回去,楚懷王三年後去世了,因此楚國人非常怨恨秦王,所以楚國人民必定會奮勇作戰把秦國滅掉。


(三)范增年七十,還去遊說項梁,參與天下大事,你對這老人有什麼看法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范增是一位住在居鄛,年紀七十的老人家。他平日的生活,就是喜歡研究奇特的謀略。他聽到項梁要號召各地將領共商大事時,便去遊說項梁:「陳勝當時反秦沒有成功,是因為他自立為王,沒有恢復楚國的國君。現在項梁您要在江東起兵,必定要找楚國國君的後代,才有辦法得民心。」范增後來成為項羽謀士,也被重用。
范增雖然已經年過從心所欲之年,卻一點也沒有老化,仍關心國家大事,時常思考奇特的謀略,全力幫助項羽。我覺得人就應該生活得像范增,追尋嚮往的生活,不必拘束於年齡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范增雖然老,但是心中卻沒有安享晚年的想法,而是參與天下大事,發揮自己的長才,終於受到項梁的賞識而在歷史上留名。我覺得人一生一定要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,老了又有什麼關係呢?能完成自己的夢想,應該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我認為很好,因為與其在家裡閒閒沒事做,不如為國家出點力。所以不用因為年老,而放棄自己想要做的事情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我覺得范增很偉大,因為他的年紀都已經七十歲,還能夠出計謀、打仗,幫項羽對抗秦、漢。像這樣堅忍不拔的老軍事家,願意在亂世之中遊說項梁,幫助項羽,是很偉大的舉動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我覺得范增已年過七十,還去遊說項梁,真的很勇敢,而且他有充分的準備,所以能分析陳勝失敗的原因,以及楚國民心的趨勢,並建議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為楚王,以迎合民意,獲得抗秦復國的正統地位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我認為范增是一個生命力很旺盛又很有趣的人。因為他已經七十歲了,還要去遊說項梁,非常勇敢,並且將有助國家大事的辦法都告訴項梁。


(四)用白話述說課文故事。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項梁正在江東號召各地英雄的時候,來了一位老先生——范增。居鄛人范增,約七十歲,平日喜歡研究奇特的計謀。他遊說項梁說:「陳勝失敗是必定的,秦滅六國楚最無辜。自從懷王入秦無法返國,楚人到現在都還同情他。楚南公說:『楚雖三戶,亡秦必楚。』現在陳勝首先起事,不立楚王後代為王,所以他的勢力不長久。今您起兵於江東,楚國蜂午之將紛紛來投靠您,這是因為您項家世世代代都是楚國的將軍,您一定能夠重新立楚王的後代為王。」
就這樣項梁覺得他説的話很有道理,就派人在民間找楚懷王的孫子,單名心,以幫人牧羊為生,項梁立他為楚懷王。採用楚懷王的諡號當王號,是順應百姓的期望。……項梁自封為武信君。

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

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(一)寫下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」的典故。(孔子的一個弟子,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……孔子感慨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)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宰予,孔子的弟子之一,是個說話頭頭是道口才很好的人。所以孔子以他所說的,對宰予期望很高。但宰予卻在大白天裡睡覺,令孔子大失所望。孔子的另一名弟子,澹台滅明,其貌不揚,孔子雖收他為弟子卻不認為子羽會有什麼大成就。但之後子羽當官,為人正直,也有一番作為,孔子感嘆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宰予是孔子的弟子,能言善道。因為在大白天睡覺而讓孔子失望。孔子說要「聽其言,觀其行」才行。子羽也是孔子的弟子,孔子因為他相貌不揚而未器重。後來子羽做官以後,做事正派,行不由徑。孔子後來感慨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孔子的一個弟子,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長得很不上相,所以孔子就不太管他。後來孔子知道自己錯了,就感慨的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孔子的弟子宰予,很會說話,但卻在白天睡覺,孔子批評他說:「朽木不可雕也。」所以孔子才會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。」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宰予是孔子的弟子,能說善道。因「晝寢」而令孔子大失所望。於是孔子說「聽其言觀其行」才好。孔子另一位弟子名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但因其貌不揚而不被孔子看好、器重。後來他去做官,因做事正派、行不由徑,而被大家稱讚,因此孔子感慨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孔子的兩個學生,一位名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子羽的相貌不揚,沒有被孔子器重,後來子羽當了官後,做事正當;另一位名叫宰予,宰予能言善道,但因為白天睡覺,而讓孔子很失望,孔子說:「以後對人要『聽其言觀其行』才好,而對人也不要以貌取人。」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宰予是孔子的弟子,能說善道,因為白天睡大覺而令孔子失望,孔子說:「以後一定要聽其言、觀其行。」
澹台滅明,字子羽,其貌不揚。孔子收為弟子,但並未器重。後來他去做官,做事正派,行不由徑,孔子自己反省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(二)你認為能立功、成就事業的人,通常會有哪些特質?請舉例說明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王永慶先生,只有小學畢業,便到米行上班賺錢貼補家用,漸漸他自己成立了自己的米行,再建立台塑公司,成就一番事業。王永慶先生為台灣有錢有勢的人,但他深信自己的成功是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,所以他常不忘提醒自己回饋社會。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,不只是因為努力,還有他人的協助。所以成功的人要懂得感謝別人,縮小自己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韓信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,因為他擁有軍事作戰的天分,而且發揮了出來。所以我認為能立功的人是擁有某方面的天分,且能充分的發揮。
另外,韓信能忍胯下之辱,張良強忍住脾氣,幫老翁穿上鞋子。所以我認為成功的人都能「忍」,他們忍住脾氣,最後造就了成功。用流行詞彙來說,就是做好情緒管理,把氣力用在對的地方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要像韓信一樣,因為他能夠活用兵法,善用山川地勢,所以每戰必勝,而且忍辱負重,才能夠立功和成就事業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一個能立功、成就事業的人,通常會具備善於聽受、從諫如流、即知即行、能忍耐而且知人善任、重用賢才,就因為劉邦具有這些特質才有辦法打敗項羽,成為漢朝開國皇帝,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我認為能立功、成就事業的人,通常都是能夠吃苦能隱忍,有自己的主見,像是張良對天下局勢了然於心,口才又很好,可以用很多的理由去說服劉邦做對的事,讓劉邦能夠得到天下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巴菲特、比爾蓋茲、王永慶,他們擁有永恆的耐心,不斷的一直研發新物品,讓別人肯定他們。


(三)根據〈高祖本紀〉的記載,漢高祖劉邦認為自己得天下的主因是什麼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漢高祖認為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他了解部下們的心,或是大方封賞土地。劉邦覺得自己沒有張良可以策畫作戰、決定千里之外的勝算的謀略。也沒有蕭何能夠安撫百姓、安定國家、供應軍糧的能耐。更沒有韓信可以帶領百萬軍隊、每戰必勝的才能。但劉邦之所以取天下,是因為他知人善任,懂得聽從諫言,重用這三傑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劉邦說:「在帳篷內策畫作戰的策略,決定千里之外的勝利,我不如張良;安頓國家和百姓,供應軍糧不曾斷絕,我不如蕭何;打仗必勝,攻城必破,把百萬大軍連結起來,我不如韓信。這三個人都是人中之才傑,我能用他們,所以我取得了天下。」劉邦知人善任,善於聽受、從諫如流、即知即行,他不計出身,又有漢初三傑的幫忙,所以取得了天下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劉邦說:「如果在軍營中策畫策略,決勝千里,自己比不上張良;管理國家大事,供給軍需,自己比不上蕭何;帶兵打仗,每戰必勝,自己比不上韓信。」所以劉邦能任用這三人,是他能成功的原因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漢高祖在與臣論得天下之因時說道:「在行政方面,我不如蕭何;在策略運用,我不如張良;在作戰帶兵方面,我也不如韓信。因三者皆人傑,我能善用這些人才所以得天下;項羽有范增一人卻沒有善用,所以被我擒也。」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劉邦雖然沒有像張良、蕭何、韓信那樣的能力,但是他們這三人,都是劉邦的部下,而且劉邦善於聽受、從諫如流、即知即行、不計出身,所以知人、善任是劉邦得天下的主因。


(四)用白話述說課文故事。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太史公說:學者大多認為世上沒有鬼神,但又說有不可理解的事物。像張良碰到黃石老人,也算怪事。漢高祖好幾次遭遇困境,留侯也常幫他化解問題,這難道不是天意嗎?漢高祖說:「在軍營裡籌畫作戰的策略,決定千里之外的勝算,我不如子房。」太史公本來以為子房是一個很高大的人,但是看到他的畫像,面貌竟如婦女一般。孔子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我(太史公)對留侯也可以這麼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