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

黃石老人

(一)張良第一次第二次趕到橋頭去赴約,老翁都生氣,請詳述可能的理由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張良兩次到橋頭去赴老翁的約,但是老翁都生氣。我想是因為老翁認為:與長輩相約,無論如何,不管約定時間是什麼時候,晚輩都應該比長輩早到。而另一方面,我想老人是故意斥責張良,看看他是否能控制自己的脾氣,並下次早早來赴約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張良到橋頭赴約,卻都比老人晚到,老人很生氣的說:「跟老人家見面居然比老人家晚到,真是太沒有禮貌了!」張良心想:「我都已經到了,你卻一直罵人,到底是想怎樣啦!」老人罵張良是因為張良遲到了,張良在經過這兩次教訓後,第三次在半夜就先到了橋頭。所以能從教訓中學到東西而實踐才會成功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張良二次到橋頭去赴約,但老翁卻生氣,是因為張良晚到了。老人可能希望張良可以準時赴約。
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張良第一次和第二次去跟老人相見,老人都很生氣。老人可能覺得張良沒有積極去學習的心,只是草草去應付而已。


(二)老翁斥責張良卻仍再約相見,請揣摩他的用意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張良因為兩次與老翁相見,都比老翁晚到,所以被斥責。老翁並不是真正生氣,他是為了要挫辱張良的銳氣。老翁想要測試張良是否能夠把急躁的脾氣忍下來,並依照老翁的意思提前赴約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老人斥責張良後仍再約他相見,是為了要測試張良的情緒管理能力。「小不忍則亂大謀」張良如果能忍住,那麼他就能成大器。現代人做事不只要比IQ,更是要比EQ,學會如何待人接物才是最重要的。老人的觀點其實是古今通用,甚至是歷久彌新的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老人斥責張良卻仍再約相見,是想要測試張良對挫折的忍受力和情緒管理的能力。


(三)老人說:「後十年興。十三年,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,黃石即我矣。」似乎是一位預言家。你覺得這老人是隱士嗎?是神仙、鬼物……嗎?請說出道理來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老翁對張良說:「十年後你將有成就。十三年後,你到濟北的穀城山下找黃石,那就是我了。」老翁並不是預言家或神仙、鬼怪。他只是看出張良想要推翻秦國的決心,並給了他適當的指導,暗示張良應該找一位賢能的人,幫助他推翻秦國,就如國師一樣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老人家可能是一位算命師,他算準了張良能成為一位好軍師,只是要去除身上那種官宦子弟的氣息才行。於是他利用「納履授書」的機會,挫張良的銳氣,培養張良的度量與耐挫力,以免他又因為剛銳衝動而誤事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他可能是算命師,因為算命師才會預測別人的未來。也可能是一位熟悉天下局勢將有鉅變的隱士。
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我覺得老人是一位神仙,因為十三年後,張良沒有再看見老人,所以我認為老人是從天上下凡來幫助張良的。


(四)圯上老人除了送張良兵書之外,還給了張良什麼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老人除了給張良兵書之外,還無形中指引張良努力的方向。老人告訴張良讀兵書後會成為君王之師,用意就是要張良輔佐賢才,並推翻秦國。最重要的是,老人故意叫張良幫他撿鞋、穿鞋,並兩次責備張良,所以挫了張良的銳氣,使他可以忍下,不再衝動,養成控制情緒的度量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他給了張良學習壓抑自己情緒的試驗,培養他的「耐挫力」。
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圯上老人除了送張良兵書之外,還訓練張良要忍住怒氣,控制情緒,不要衝動。

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

孺子可教也

【文章習作】張良亡匿下邳的故事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張良是戰國末期的韓國人。張良的祖父曾經輔佐過韓昭侯、宣惠王、襄哀王。父親張平也輔佐過釐王、悼惠王。悼惠王在位二十三年時,張平去世,又過了二十年,秦國便消滅了韓國。張良那時還很年輕,未在韓國朝廷當過官。那天,秦兵攻入韓國首都,之後便放火燒光所有建築。張良看見這無情的烈火,摧毀著自己的祖國,就紅著眼,發誓一定要殺死秦王。於是組織了家裡上上下下三百個僕人,集中所有金錢和財力尋求門客刺秦王,為韓國報仇。

張良在淮陽學習禮經,往東時遇到倉海君,得到了大力士,可以舉一百二十斤的鐵椎。有一次,秦王到東方巡視時,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中,狙擊秦王,結果因為視線不良,而打到了秦王的副車。秦王大怒,搜索全天下,急著要找到刺客,這一切都是因為張良。為了不被抓到,張良改了姓名,躲到下邳去了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張良是戰國時代韓國人,他的祖父和父親曾輔佐五位韓王。他父親死後二十年,秦國滅了韓國。

當秦國的軍隊攻進韓國,在城內到處放火燒殺,百姓哀鴻遍野、哭聲不斷,張良心中是多麼痛苦啊!悲憤的心情伴隨著恨意,張良決心要殺掉秦始皇,為韓國報仇。他使用全部的家財去尋找刺客。在倉海君的介紹下,張良得到了一位可以使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的大力士。張良和大力士趁秦始皇東遊這個機會在博浪沙突襲他,結果沒有成功。秦始皇大怒,大索天下,為了求賊,搞得全國雞飛狗跳,百姓怨聲載道。張良於是更改了姓名,翻山越嶺、朝行夜宿,終於躲到了下邳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秦國滅了韓國後,張良下定決心要為韓國報仇。於是張良使用全部的家財求一名刺客去刺殺秦王。

後來張良求得一名能耍百二十斤重的大鐵椎的大力士去刺殺秦王。秦始皇東游時,張良和刺客準備在博浪沙狙擊秦王。結果射到副車,秦始皇大怒,下令各地方官員,搜索天下,要抓到這名刺客。

張良在博浪沙逃過了檢查,於是改名換姓,逃到了下邳,從一位養尊處優的貴公子變成亡命天涯的通緝犯,僥倖得以不死,張良從此言行更加謹慎。但是,他心中不變的是為韓報仇的念頭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留侯張良,是韓國人。祖父開先及父親平都在韓國做過大官,輔佐韓國國君。

悼惠王二十三年,張平去世了。在他死後二十年,秦國大破韓國。年少的張良雖然未曾做過韓國官吏,但是因為自己的祖父、父親都是韓國大官,所以對韓國被滅感到很傷心,有國破家亡之痛。因此他將張家全部的家財拿出來,希望能找到刺客刺殺秦王,以此為韓國報仇。張良為了求得刺客,連弟弟去世也沒有花太多心思去辦理,就是想報亡國之仇。

後來張良找到了一位能耍重一百二十斤鐵椎的力士,並趁秦皇帝東游至博浪沙此處時,進行狙擊,但力士誤中副車。秦皇帝大怒,於是派人上山下海,大索天下,就為了找到這個賊。張良得知後,便改名換姓,日夜趕路至幾百里外的下邳城。從此謹言慎行,過著低調的生活。


※羅絜  五年級

留侯張良是韓國人,父親張平在悼惠王二十三年時去世。張平去世二十年後,秦滅了韓國。張良年少,未做過官,未曾事奉過韓王。韓滅,良家僮三百人,弟死不葬,以全部的家財求刺客刺殺秦王。

張良東見滄海君,得到能耍百二十斤重大鐵椎的大力士去刺殺秦王。趁秦王東遊,張良與刺客狙擊秦王於博浪沙,可是失敗了。秦王很生氣,他下令搜索天下,求賊甚急。於是張良隱姓埋名,躲到江蘇下邳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張良隱居下邳的時候,不免常常回憶起秦滅韓後,自己不計代價,想為韓報仇的往事。他曾經往東去見滄海君,找到了一名能耍一百二十斤重大鐵椎的大力士去刺殺秦始皇,他們倆趁秦始皇出巡的大好機會,在博浪沙中出手,可惜沒有成功。張良卻成為頭號的通緝犯,他只好隱姓埋名,躲到了江蘇下邳這地方來避風頭。

為韓報仇的心願難道就此放棄了嗎?不!張良願意耐心等待時機!
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留侯張良者,祖父開地,相韓昭王、宣惠王、襄哀公。父平,相釐王、悼惠王。悼惠王二十三年,平去世,去世後二十年,秦滅韓。張良年少,沒做過韓國官吏,韓被滅,張良家僮三百人,悉以家財求門客刺秦王,為韓報仇,以五世相韓故。

張良曾學禮淮陽,東見滄海君,得大力士,為鐵椎重一百二十斤,秦皇東遊巡視,張良與門客狙擊秦王於博浪沙中,誤中副車。秦王大怒,搜索天下,求賊甚急,為張良故也。因此張良隱姓埋名,逃亡到下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