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

蘇秦佩六國相印

(一) 蘇秦「出遊數歲,大困而歸」,他的家人如何對待他?他被家人嘲笑後的反應如何?他做些什麼?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蘇秦在外遊學數年,卻沒有受到重視,所以只好回到老家。回家後,他的兄弟妻嫂便在私底下嘲笑他,他們說:「依照我們周人的習俗,大家都應該整治產業,努力發達工商,以追求那從商得來的盈利為目標,結果你卻放棄本業,而從事靠說話就能成功的工作,你的失敗是我們早就預料到的。」

蘇秦聽了很慚愧,於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,整日不出,並重新讀了他所唸過的書,又得到了新知識,尤其是精研兵書,建立自己的一套謀略。
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蘇秦出遊數歲,大困而歸,他的家人就嘲笑他、輕視他,認為他不該放棄歷代產業而選擇去當說客。蘇秦受到家人的嘲笑,非但沒有灰心喪志,反而重新學習,然後再度到外遊說各國合力抗秦。在他幾次的努力下,終於成功使六國達到共識,而他也成為佩六國相印的大人物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蘇秦「出遊數歲,大困而歸」,他的家人都譏笑他。因為他的家人認為他應該治理產業,從事工商,追求那百分之二十的盈利,但是他卻捨棄本業去做遊說之事。蘇秦被譏笑後覺得很慚愧,也暗自傷感,於是他閉門不出,把自己的藏書全部讀完。他說:「一個讀書人既已拜師受教,卻不能藉學問來獲得榮華富貴,那麼讀再多書又有什麼用呢?」他找到一本周書《陰符》,埋頭苦讀,下了一整年工夫,琢磨分析,終於找到了迎合國君心意的門道。
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 

在第一次的遊說失敗後回到家鄉,他的家人並沒有支持他,反而暗中嘲笑他。當他被家人嘲笑後他為了求進步,就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反省自己的失敗,並把重點集中在周書《陰符》專精其書,然後在一年之後遊說六國,得到了支持。



(二) 你認為蘇秦是個怎樣的人?他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?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他是個從失敗中求進步的人,當他被家人嘲笑時,心情已經被丟下深淵。但他並沒有沉溺於失敗,反而從中找出更進步的方法,專精周書《陰符》,最後得到了肯定,然後又得知人性的悲哀,但他卻原諒過去對他嘲笑的人。

蘇秦是個值得學習的人,他的上進心、他的寬容心,都是值得讓人學習的。
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我認為蘇秦是位很努力、不輕言放棄的人,因為他出遊數歲,大困而歸時,蘇秦仍無打消遊說各國的志願,於是他重新把讀過的書再讀一次,並鑽研《陰符》。而他的努力,也讓他有了一番成就。

蘇秦出遊而受挫時曾被家人看輕,但後來他功成名就後,也沒有對家人很不好,反而把財富分給親戚家人,這種能夠不記恨,反而可與他人分享的情操,是值得學習的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原本沒沒無聞的蘇秦,因提出了合縱之說,而受到六國的重視,從一個貧困的讀書人,變成了佩有六國相印的縱約長。

這時過去不願見蘇秦的周顯王,便開始畏懼他,還派人事先清理蘇秦要經過的路。而他的兄弟妻嫂更是不敢直視蘇秦,雖然如此,蘇秦並沒有因而責怪任何人,因為沒有人可以預測他的成功。而且到了最後,蘇秦還給了所有曾看不起他的親戚錢財。

蘇秦的寬宏大量值得我們學習,他不但沒有對之前不看好他的人斤斤計較,還給了錢財。

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

晏子識拔賢才

(一)晏子「不死君難」的故事,請你寫寫看:
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,遂取之。莊公通焉;崔子弒之。「……故君為社稷死,則死之;為社稷亡,則亡之。若為己死,而為己亡,非其私暱,誰敢任之?」……門啟而入,枕尸股而哭。興,三踊而出。人謂崔子「必殺之。」崔子曰:「民之望也,舍之,得民。」(左傳)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 
        晏子「不死君難」
崔武子因為看見棠姜長得非常美麗,便將她娶回家。但是有一次他卻發現齊莊公與妻子暗地裡約會,於是就把齊莊公殺死。
晏子得知此消息後,便說:「要是國君是為國家死,那我會為國君殉死;要是國君是為國家而逃亡,那我會跟著國君逃亡。但國君若是為自己的私事而死、逃亡,除非是寵臣,否則誰敢跟隨他?」之後晏子進入房內哀悼,將莊公放在腿上而哭,再三次躍起,便離開了。
這件事傳開後,很多人都要崔武子殺晏子,但崔武子說:「晏子很有民望,要放過他,才能得民心。」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        晏子「不死君難」
棠姜是一位美女,有一天崔武子遇見她,便決定娶她為妻。
莊公也非常喜歡棠姜。有一次莊公與棠姜在家中幽會,結果被崔子發現,他一氣之下,便把莊公殺了。
有人問晏子,國君死了,你是不是該為他殉死?晏子回答:「如果國君為了國家而死,我也會為了國君殉死;如果為了國家而流亡,我也會跟著他逃亡。但若國君是因為私事死亡或流亡,我也不必跟著他。況且我也不是他最親近的寵臣,為什麼要這麼做?」晏子入門哀悼莊公,將莊公的屍體放在腿上大哭,再起立,三次跳起。
有人告訴崔子必定要殺了晏子,但崔子回答:「晏子現在廣受人民愛戴,放過他可讓我得到好民望。」


(二)越石父礙於生計,為人僕役三年才被晏子贖身,最後成為上賓。請敘述他們之間的故事。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越石父是個人才,因為某些原因被囚禁。有一天,晏子出門的時候在路上遇見了他,並用左驂馬把他贖回,讓他一起坐車回來。但是晏子並沒有跟他道別就先進家門。幾天後,越石父說要與晏子斷交,晏子非常吃驚,急忙的穿好衣服去找他道歉並說:「我不是什麼仁慈的好人,但我多多少少也幫你從貧困中救出,為什麼這麼快跟我絕交呢?」越石父說:「不,我曾聽說君子在不了解他的人面前會受委屈,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便會更加表現自己。當我被囚禁時,那些人都不了解我,當你把我贖身的同時,你就是我的知己了。可是當知己不了解我時,我還不如回去算了。」晏子知道他是個有原則的正直君子,就請他回來,讓他成為上賓。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越石父是個人才,因為某種原因被囚禁。有一天,晏子外出遇到他,就幫他贖身,用同一台車載回。到家後,晏子沒有對越石父說任何話就走進內室。後來越石父就要跟晏子絕交,晏子大吃一驚,匆匆的穿戴整齊出來道歉:「我雖然不是什麼仁慈長者,但我解救了你,你怎麼這麼快就要跟我絕交?」越石父說:「不是這樣的。我聽說人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受委屈;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理想就會得到伸張。既然你把我贖回來,這就是知己;知己還不以禮對待我,還不如被囚禁。」於是晏子就請他進屋,待為上賓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越石父是個賢能的人才,因某事而被囚禁。有一次晏子外出,看到他正在服勞役,就用拉車的左驂馬,把他贖回家。到家後,晏子沒有跟他告辭,就走進內室。後來,他請求與晏子絕交,晏子大吃一驚,匆忙整好衣服來跟他道歉:「我雖不是什麼仁者,但我把你從災難中解救出來,你為什麼這麼快就要跟我絕交呢?」越石父說:「話不是這樣說的。我聽說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受委屈,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會施展抱負。當我囚禁時受委屈,是因為那些人不了解我。你既已了解我而幫我贖身,這就叫『知己』。『知己』卻不能以禮對待我,我還不如被囚禁。」晏子於是請他進屋,待為上賓。


(三)御者妻「窺御激夫」。請說說車夫的感受和改變。妻子對他的改變可能有哪些反應?這件事對車夫的人生有何影響?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晏子當齊國宰相時,有一次坐車外出,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,只見車夫用長鞭趕馬,得意洋洋很自滿的樣子。不久回到家哩,妻子就要求離婚,車夫問他原因,妻子說:「晏子身高不滿六尺,卻做了宰相,名聲傳遍各地,我看他外出,態度心思都很很深沉,常有那種謙卑待人的態度,現在你身高八尺,竟然做人家的車夫,看你的神色還挺滿意,所以我要離開你。」車夫從此就變得很自制。晏子發現他的改變,問他原因,車夫就說出真正的原因,晏子知道他能接納諫言,而且改過自新,就推薦他做大夫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當車夫聽到妻子對他說的話,他感到羞愧和可恥,所以他變得很謙虛,開始努力上進了起來。妻子對車夫的改變感到很滿意,心想:「我嫁對人了。」。這件事對車夫的人生有很大的影響,若他沒有變得謙恭、努力、上進,晏子就不會提拔他為大夫,他就只能一輩子當車夫了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有一天,晏子車夫的妻子,從門縫裡偷看丈夫工作,結果她看見──晏子的身高雖不滿六尺,卻成為全國上下廣受愛戴的宰相,而車夫雖身高八尺,卻也只是別人的車夫,而且還露出一副得意洋洋的樣子。
車夫回家後妻子便要求離去,車夫得知原因後,改變了個性,變得比較收斂謙恭,晏子察覺這位車夫是個能悔改、肯上進的人,於是把車夫推薦為大夫。
車夫的妻子對車夫的轉變感到欣慰和喜悅,而車夫自己也找到更好的工作。
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1妻子看到丈夫變得上進、謙虛,感到高興、快樂、感動。
2車夫聽了妻子說的話後醒悟了,並改正自己的態度。晏子看了車夫的改變感到驚訝,便問 他發生了什麼事,而聽完這件事後,晏子認為他是能自我反省、能接受批評,且勇於改過、上進,便決定把他升為大夫


(四)這兩段故事印證了晏子這位政治家的哪些特質?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 

從以下兩件事可印證晏子這位賢能的政治家,他特別注意推薦人才及知錯能改的特質。晏子從別人口中得知越石父是個賢者,便用左驂馬贖回他,回到家後,晏子沒說什麼就走進內室。之後,越石父向晏子請求絕交,晏子便詢問原因才知自己犯錯,便趕緊改過,越石父也因此受重用。
從此一故事中,可了解晏子知錯能改的特性。而我們也能從晏子的駕車夫因妻子的刺激而奮發向上、重新做人,被晏子推薦為大夫的故事中知道晏子很愛才,才會推薦他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晏子他能「識拔賢才」,從晏子待越石父為上賓和提拔車夫當大夫這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來。一位好的政治家除要能長於外交、勤於政事外,「識拔賢才」也是非常重要,讓好的人才來處理政務,政治運作才會更順暢、更成功,這個國家也才會有後繼人才可以接班,這樣國家才會強盛。

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

管鮑之交

◎管仲為什麼說: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」?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管仲跟鮑叔曾經一起經商,分財產時總是管仲分比較多,但鮑叔不說他貪心。管仲曾替鮑叔辦事,卻把事情弄得更麻煩,鮑叔卻不認為他愚蠢。管仲每次去當官都被國君貶退,鮑叔卻不認為他不成材。管仲多次去打仗,但每一次都逃跑,鮑叔卻不認為他膽小。公子糾失敗被殺,管仲的同事召忽為他殉難。而他甘心被囚禁,受盡屈辱也要活下去,鮑叔卻不認為他沒有廉恥心。鮑叔總是在管仲失敗時替他著想,了解他做錯事的原因,也了解管仲真的是有才華的人,所以把他推薦給桓公。因此管仲說: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。」
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管仲少年時生活貧困,所以與朋友鮑叔牙一起謀生。有時因管理不當而使生活更為貧窮,但鮑叔牙卻不認為他笨,只覺得他是時運不佳;當管仲與鮑叔牙一起分利潤時,管仲卻拿走較多的錢,鮑叔牙也不說管仲貪錢不公平,因為他知道管仲生活貧困;管仲曾多次被國君貶退,鮑叔牙沒笑他不成材,他知道管仲只是運氣不佳而已;在戰爭中,管仲曾多次逃跑,鮑叔牙沒罵他,因為他知道管仲上有老母要奉養啊!

所以從這幾件事中,管仲了解到父母生下了我,卻沒認識我很深,只有鮑叔牙包容我、體諒我、賞識我,才是真正認識我的人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管仲小時候家境貧困,但是他卻遇到一位寬容有才幹且了解他的好友——鮑叔牙。

管仲與鮑叔牙一起經商時,買賣所得來的利潤,管仲總是多拿了一些,但鮑叔牙卻不生氣,也不因此認為管仲貪財,因為鮑叔牙了解管仲家境貧困。管仲也曾經幫助鮑叔牙辦事,卻因此帶給鮑叔牙更多麻煩。鮑叔牙不覺得管仲愚蠢,認為管仲只是運氣不好罷了。

管仲想要當官從政,卻多次被君王斥退,鮑叔牙不嫌管仲不肖,他知道管仲還沒遇到好時機。戰亂時,管仲也被徵召從軍,卻在每一次打仗中逃跑。當眾人指責管仲時,鮑叔牙卻不以為然,因為他知道管仲還有一位年邁的母親要扶養。當管仲所支持輔佐的公子糾被殺死時,管仲沒有殉節反而甘願被囚禁在魯國,大家都笑管仲無恥,沒有為君王殉難。鮑叔牙卻說,這件事沒有可恥的地方,他了解管仲的認知是:真正的可恥是沒有立下大功。

鮑叔牙因為了解管仲,而向君王推薦管仲當宰相,替君王立下大功一匡天下。父母生下了管仲,但真正了解、能讓管仲成功的是鮑叔牙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管仲以前是一個窮困的人,經常佔鮑叔牙的便宜,但是鮑叔牙卻不以為意。管仲經商和鮑叔牙分酬勞,總是拿比較多,鮑叔牙知道管仲是因為貧窮,而不是因為貪心才這麼做的。管仲管理業務失敗,鮑叔牙知道管仲不是愚笨,而是因為運氣不好。管仲從政被逐退,鮑叔牙知道管仲不是不賢,而是因為時運不佳。管仲在戰場吃敗仗,鮑叔牙知道管仲不是膽小,而是因為家中有老母。公子糾敗亡,召忽殉難而死,管仲不死君難,被關起來受辱,鮑叔牙知道管仲不是無恥,而是因為管仲認為品行上的過失不是恥辱,他認為不能成大功立大業才是最可恥的。由此可知「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鮑子」這句話的意思了,雖父母是生我的人,但是鮑叔牙才是最了解賞識我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