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1月11日 星期四

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

(一)寫下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」的典故。(孔子的一個弟子,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……孔子感慨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)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宰予,孔子的弟子之一,是個說話頭頭是道口才很好的人。所以孔子以他所說的,對宰予期望很高。但宰予卻在大白天裡睡覺,令孔子大失所望。孔子的另一名弟子,澹台滅明,其貌不揚,孔子雖收他為弟子卻不認為子羽會有什麼大成就。但之後子羽當官,為人正直,也有一番作為,孔子感嘆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宰予是孔子的弟子,能言善道。因為在大白天睡覺而讓孔子失望。孔子說要「聽其言,觀其行」才行。子羽也是孔子的弟子,孔子因為他相貌不揚而未器重。後來子羽做官以後,做事正派,行不由徑。孔子後來感慨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孔子的一個弟子,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長得很不上相,所以孔子就不太管他。後來孔子知道自己錯了,就感慨的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孔子的弟子宰予,很會說話,但卻在白天睡覺,孔子批評他說:「朽木不可雕也。」所以孔子才會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。」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宰予是孔子的弟子,能說善道。因「晝寢」而令孔子大失所望。於是孔子說「聽其言觀其行」才好。孔子另一位弟子名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但因其貌不揚而不被孔子看好、器重。後來他去做官,因做事正派、行不由徑,而被大家稱讚,因此孔子感慨的說:「以言取人,失之宰予;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孔子的兩個學生,一位名叫澹台滅明,字子羽,子羽的相貌不揚,沒有被孔子器重,後來子羽當了官後,做事正當;另一位名叫宰予,宰予能言善道,但因為白天睡覺,而讓孔子很失望,孔子說:「以後對人要『聽其言觀其行』才好,而對人也不要以貌取人。」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宰予是孔子的弟子,能說善道,因為白天睡大覺而令孔子失望,孔子說:「以後一定要聽其言、觀其行。」
澹台滅明,字子羽,其貌不揚。孔子收為弟子,但並未器重。後來他去做官,做事正派,行不由徑,孔子自己反省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


(二)你認為能立功、成就事業的人,通常會有哪些特質?請舉例說明。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王永慶先生,只有小學畢業,便到米行上班賺錢貼補家用,漸漸他自己成立了自己的米行,再建立台塑公司,成就一番事業。王永慶先生為台灣有錢有勢的人,但他深信自己的成功是取之於社會,用之於社會,所以他常不忘提醒自己回饋社會。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,不只是因為努力,還有他人的協助。所以成功的人要懂得感謝別人,縮小自己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韓信戰無不勝,攻無不克,因為他擁有軍事作戰的天分,而且發揮了出來。所以我認為能立功的人是擁有某方面的天分,且能充分的發揮。
另外,韓信能忍胯下之辱,張良強忍住脾氣,幫老翁穿上鞋子。所以我認為成功的人都能「忍」,他們忍住脾氣,最後造就了成功。用流行詞彙來說,就是做好情緒管理,把氣力用在對的地方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要像韓信一樣,因為他能夠活用兵法,善用山川地勢,所以每戰必勝,而且忍辱負重,才能夠立功和成就事業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一個能立功、成就事業的人,通常會具備善於聽受、從諫如流、即知即行、能忍耐而且知人善任、重用賢才,就因為劉邦具有這些特質才有辦法打敗項羽,成為漢朝開國皇帝,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。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我認為能立功、成就事業的人,通常都是能夠吃苦能隱忍,有自己的主見,像是張良對天下局勢了然於心,口才又很好,可以用很多的理由去說服劉邦做對的事,讓劉邦能夠得到天下。


※呂昀蒨  四年級

巴菲特、比爾蓋茲、王永慶,他們擁有永恆的耐心,不斷的一直研發新物品,讓別人肯定他們。


(三)根據〈高祖本紀〉的記載,漢高祖劉邦認為自己得天下的主因是什麼?

※黃郁文  八年級

漢高祖認為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並不只是因為他了解部下們的心,或是大方封賞土地。劉邦覺得自己沒有張良可以策畫作戰、決定千里之外的勝算的謀略。也沒有蕭何能夠安撫百姓、安定國家、供應軍糧的能耐。更沒有韓信可以帶領百萬軍隊、每戰必勝的才能。但劉邦之所以取天下,是因為他知人善任,懂得聽從諫言,重用這三傑。


※朱宥諺  八年級

劉邦說:「在帳篷內策畫作戰的策略,決定千里之外的勝利,我不如張良;安頓國家和百姓,供應軍糧不曾斷絕,我不如蕭何;打仗必勝,攻城必破,把百萬大軍連結起來,我不如韓信。這三個人都是人中之才傑,我能用他們,所以我取得了天下。」劉邦知人善任,善於聽受、從諫如流、即知即行,他不計出身,又有漢初三傑的幫忙,所以取得了天下。


※陳延珉  七年級

劉邦說:「如果在軍營中策畫策略,決勝千里,自己比不上張良;管理國家大事,供給軍需,自己比不上蕭何;帶兵打仗,每戰必勝,自己比不上韓信。」所以劉邦能任用這三人,是他能成功的原因。


※呂永玄  六年級

漢高祖在與臣論得天下之因時說道:「在行政方面,我不如蕭何;在策略運用,我不如張良;在作戰帶兵方面,我也不如韓信。因三者皆人傑,我能善用這些人才所以得天下;項羽有范增一人卻沒有善用,所以被我擒也。」


※羅絜   五年級

劉邦雖然沒有像張良、蕭何、韓信那樣的能力,但是他們這三人,都是劉邦的部下,而且劉邦善於聽受、從諫如流、即知即行、不計出身,所以知人、善任是劉邦得天下的主因。


(四)用白話述說課文故事。

※朱宥樺  四年級

太史公說:學者大多認為世上沒有鬼神,但又說有不可理解的事物。像張良碰到黃石老人,也算怪事。漢高祖好幾次遭遇困境,留侯也常幫他化解問題,這難道不是天意嗎?漢高祖說:「在軍營裡籌畫作戰的策略,決定千里之外的勝算,我不如子房。」太史公本來以為子房是一個很高大的人,但是看到他的畫像,面貌竟如婦女一般。孔子說:「以貌取人,失之子羽。」我(太史公)對留侯也可以這麼說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