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9月10日 星期四

閱讀作業六篇

王馨慧 專一
※母親的昭和史
內容摘要:作者的母親自從丈夫去世後,漸漸地失去記憶,直到一個充滿陽光的下午,作者的母親突然憶起了她的少女時光,並且用日語夾雜著台語對作者說起往事。

作者的雙親是在戰爭期間相遇的,兩人決定結婚成家,但在結婚照片上的兩人卻沒有笑容。那時父親正值入伍的年齡,他的朋友有的死,有的被派去南洋,有的歸來,作者認為他的父母選擇結婚應該是種勇氣,而不是喜悅。

大家都被捲入戰爭的洪流,作者的父母親進入了一生中最艱難的階段。為了在戰爭期間活下去,為了能順利獲得戰時配給,作者的父親配合皇民化運動改姓「田中」。戰後出生的作者在學校接受了中華民國的教育,他仇視父親當年的改姓舉動,這也造成他與父親的疏離。

作者的昭和年代記憶,都是由母親口述得到的。父母親習慣用日語談話,作者對父親懷有敵意,對母親的態度卻相反。他認為,也許是見證過母親無數的失眠,他的記憶,總是站在母親這一邊。

1944年(昭和19年),由於作者的父親改姓後仍無法取得合法配給,食物匱乏,全家人遷居台南鄉下,也因此躲過了美軍的轟炸。1945年戰爭結束,台灣光復,作者一家人回到高雄,租賃的房屋已夷為平地。作者父親靠著擺麵攤才勉強渡過那段蒼白蕭條的時期。1952年,五歲的作者隨家人搬回左營。

作者在左營除了接觸日語,也開始接觸外省語言。時代變了,作者開始學習
過著兩種文化生活。因為時代的變遷,教育體制的不同,作者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都與父親分道揚鑣。

政治環境的轉變並未中止作者父母親的昭和記憶。作者從學校回家後,就像回到了日本年代,父母親也各自擁有日本明星偶像。在反共的年代,中華民國主義並未對作者的父母造成影響。

作者憶起了18歲那年與母親的談話,當時他初嚐失戀滋味,母親為了安慰他,把自己生命中最大的挫折傾吐出來。其實,倉促的婚姻過早地捻熄了母親的青春、誓願和追求。作者自我反省後,決定為自己進行思想改造,他接納了母親的記憶,也在內心和父親和解。

作者端詳著失憶的母親,家族的雙重文化軌跡,曾使作者感到苦惱,但他終於釋然了。母親的昭和史與自己的民國史,都同樣注入作者的血脈。

※天方魔毯原來是地圖
佳句4句:
1. 我望著滔滔南去的江水,不知道何年何月滾滾的浪頭能帶我出峽、出海,把掌中這地圖還原為異國異鄉。
2. 那男孩只知道他愛地圖,更直覺那是智慧的符號、美的密碼,大千世界的高額支票,只要他夠努力,有一天他必能破符解碼,把那張遠期支票兌現成壯麗的山川城鎮。
3.歐洲的古老和多元深深吸引著我:那麼多國家、那麼多語言、那麼多美麗的城堡、宮殿、教堂、廣場、雕像,那麼中世紀那麼文藝復興那麼巴洛克,一口氣深呼吸豈能吸進?夫妻倆老興浩蕩,抖落了新大陸的舊塵,車輪滾滾,
掀起了舊大陸的新塵,夢遊一般,馳入了小時候似曾相識的一部什麼翻譯小說。
4. 有一次從巴黎飛香港,法航機艙的白壁上掛著的世界地圖,北極的冰冠微
微俯首,世界似乎向我歪了過來,魁梧的歐亞大陸也向我靠過來了,真有氣派。

解釋下列文詞在這篇文章中的意涵:
1.愚公移山,重造神洲:把同學所畫地圖中的錯誤改正,就像愚公移山一樣,把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移到正確的經緯度上,完成中國地圖。(神州:中國)
2.飲洋解渴,嚼島充飢:看著地圖上的海洋、島嶼,想像當地的風土人情、自然景觀,暫時滿足他對異鄉異國的嚮往。
3.縮地之術:指依照比例尺等原則繪製地圖,將歐亞各洲呈現在地圖上,彷彿將大地壓縮起來一般。
4.天方夜譚的魔毯,我相信,一定是地圖變成:看著地圖想像,就好像乘著魔毯神遊各地一樣。

作者說在當年四川的鄉下,他這個初中生「瞭望外面世界的兩扇窗,只剩英文課
和地理課。」請問目前你「瞭望世界」的「窗」有哪些呢?這些帶給你什麼?請詳加解說:

我「瞭望世界」的「窗」有網路、朋友和書本,網路和書帶給我對外國的知識,
而朋友帶給我他在國外的趣事。

黃心甫 九年級
※我和大自然的接觸
生長在都市的我,平時能夠接觸到有關大自然的事物,大概只剩街道上幾棵孤軍奮戰的行道樹吧!在這人口密集、交通頻仍、空氣污濁的水泥叢林中,草、木、蟲、鳥根本沒有存活的空間。於是趁著暑假,媽媽帶著我們全家往山上跑,回歸大自然的懷抱。

我對森林最直接的印象,大概是小時候所閱讀的童話故事吧:放眼望去,樹木一層又一層,黑鴉鴉的一片,簡直看不到盡頭;小男孩小女孩踏著不安的步伐,走向未知的目的地。當然,回到現實就沒那麼神秘了。因為我們走的是山路,一路相對高度不小,只能跟著闢出的小徑走,否則就是「寸步難行」,甚至一不小心便失足跌落山谷,「成千古恨」了。我們所走的路,除了少數路段有釘入木板,其餘是由各種落葉混雜少許泥土所形成的「天然地毯」。我們所處的溫度,由大自然所調控,不但比平日的冷氣房涼爽,連溼度也剛好,再加上一旁無止盡的樹木所提供的芬多精,啊!真是舒服!我們看到的,是一排又一排、連綿不斷的樹木。抬頭一望,和平日一樣,是被切割過的天空,但此刻的天際線是由高聳入雲的林木編織成的,比平日所見的高樓天際線優美多了。

但不是一切都如此美好,在我們所走的小徑上,仍不時看到紙屑、垃圾等人為的破壞。我們對這片山林而言已是外來者,不可能像其他動物一樣和諧的融入大自然中。但從路上的垃圾看來,我們不但未表現絲毫感恩與善意,反而粗暴的向養育我們的大自然說:「我們才是主人!」

如果把地球生命起源的時刻算是一年的開始,那人類的出現就是12月31日晚上12點59分59秒了。但我們這新來剛到的客人卻一腳狠狠地把屋內的「人」,也就是人類之外的其餘生命,都踢出去,置之不理,當起霸主。我們不夠成熟,也不夠明智,超出了屋子本身和剛被踢出去的「人」所能忍受的極限,因此我們開始面臨一些大問題。希望自稱為「萬物之靈」的人類可以共同檢討,和大自然共創雙贏互利的局面。

※Digital閱讀摘要與讀後心得:

本文描寫作者替病人digital的經驗。包括深夜起來輪班,解決……;碰上在自己家庭和長輩之間作取捨的媳婦,她因為……;由越傭看護的老太太,……。字裡行間隱約流露作者對現今社會狀況的了解與無奈。

現在的家庭主要型態由過去的大家庭轉變成小家庭,家庭成員大幅減少,若父母都有工作,小孩又還在求學階段,平日的生活作息就變得相當緊繃,相對的,父母要承擔的照顧和教養責任也就大大提高。家中長者若生病或需要特別照護,就成為相當沉重的負擔。文中的媳婦夾處在照顧公公或自己的兒女兩難之間,這不是一個容易做取捨的事,也不會有標準答案,只能在萬難中盡其在我。在中國傳統孝道的思維下,如何對應現實的「為父母養老」的問題,這將是現代家庭最大的挑戰。

爸爸常告訴我,讀書其實是最單純也不過的事了。每一道題目,不管是選擇、是非、填充…都有標準答案。但出了社會之後,事情沒有一定的對或錯,就好像黑與白中間有灰色地帶一樣。此外,出了社會也不會再有人告訴你這樣做應不應該,你必須自己做抉擇,自己承擔成敗得失。

一樣米養百樣人,再加上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,中心思想也都不一樣,因此社會更顯複雜。現在我只有透過多聽、多看、多想來增廣自己的見識與眼界,我相信唯有付出關心、深入了解,才能以比較客觀的角度,去體諒別人的處境。

※母親的昭和史讀後

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年後,作者的母親患了嚴重的失憶症。殘存的記憶中,最清楚的階段正好停在作者最好奇也最不了解的日治時代後期──昭和年代。

生在戰火之中,作者母親不得不放棄自己少女時期的夢和理想,十八歲便與同樣在百貨公司工作的父親結婚。那時日本正大舉侵略南洋,募兵制度迅速展開,許多人被迫捲入戰火。作者的父親雖然沒有被徵召入伍,但為了響應皇民化運動和取得更高的糧食配給,改姓了日本姓。對於當時出生在戰後、接受國民政府教育、又處在兩種敵對文明之中的作者而言,不禁對當時父親的舉動有些不滿。

隨著作者教育程度的提高,民族主義在作者的心中快速茁壯。作者對於父親和過去的昭和文明,因此產生了濃濃的敵意。直到一天,作者在初嚐失戀的悲痛中,藉由母親撫慰的話語中,才猛然驚覺在時間的洪流中,大家都是身不由己,不得不有所妥協的。母親幾乎是放棄了自己的一生,來和當時的大社會作妥協。在這之後,作者便以全新的態度和心情,重新審視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所發生的種種。並接受同時存在於作者血液中的民國史和昭和史。

黃郁文 七年級

※走入大自然
遊覽車停在東眼山自然生態保護區,放眼望去筆直的松樹器宇軒昂的聳立在步道兩側, 像是正在迎接貴賓的憲兵一樣。今天是國小六年最後一次戶外教學,我們來到東眼山自然生態保護區享受這大自然的美與清靜。

首先我們步向生態池,它是大自然的泉源,各式各樣的動植物都為著它生長。彩蝶悠閒的飛舞著,蜜蜂勤快的採花蜜,一個小型的社會就在此地生根。接著我們走進了森林區,步道兩旁聳立著雄奇的松樹及榕樹,把夏日的艷陽都遮了起來。一陣微風徐徐吹過,大自然的氣息撲鼻而來,有點兒潮濕卻又充滿葉子的芬芳。大自然的氣息是多麼美妙!讓人忘掉無盡的煩惱。花落花開是大自然的運作方式,這不是提醒我們人生隨時可以重來嗎?凋零的花朵,是失意的人們,但只要努力不懈,總有一天,春暖花開,失意的人也能重新綻放燦爛的笑容。我們的人生大道理,不過就是大自然的生活原則嗎?

雨滴答滴答的下著,森林的濕氣又加重了。不知不覺中霧氣瀰漫了整個東眼山,我們一邊散步聊天一邊享受這難得的森林浴。午餐時間到了,大家坐在樹幹旁享用這個與生態共享的野餐。我們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,在綠色大道的圍繞下享受這美好的時光。吃完午餐後,我們收拾好東西,不留下任何污染,繼續造訪大地之母送給我們的禮物。走出森林,迎接我們的是一排還未成熟的果樹,雖然樹梢上的果實還未成熟,但在紅色的果實與碧綠的葉子對比下,一幅完美的印像派風景畫就此完成。這座山是個擁有生命的禮物,只要人類減少污染,它就可以世世代代屹立不搖。

這次的生態之旅,在樹林的目送下結束了,雖然校外教學畫下了句點,但卻也在我們心目中畫下驚嘆號。身為地球的孩子,我們會盡心盡力保護這美麗的家園。

※Digital閱讀摘要與讀後心得:
這篇文章一開始描寫的是作者當實習醫生值夜班時,三更半夜不得不起床為病人作digital。原先作者非常不耐煩,但在看到病人如釋重負的笑容後,作者心裡也平靜許多。這篇文章的內容看起來單單只是描寫作者為病人服務的小故事而已,但其實在其中作者也遇見許多不同的病人並觀察到人生百態。

接著作者描寫在當住院醫師時遇到的病患爺爺 ,因為肛門口有顆腫瘤堵住讓他不斷哭泣,但帶他來看病的媳婦卻只在意趕快回家看小孩,不再增加麻煩就好。隨著父母年齡的增加,身體就愈來愈虛弱,為人兒女的負擔也會隨之增加。照顧父母是兒女應盡的責任,不算是額外的負擔。文章裡的媳婦,就只想迅速解決老爺爺的疼痛問題,漠不關心爺爺真正的身體狀況。文章裡作者除了提到 digital 以外,我想作者也暗喻現代社會忽略長輩的情況。
第三個小故事,是關於作者看門診時,一位骨折行動不的婆婆。這次看診,可以感覺出作者對肛門診和Digital已經非常熟悉,這項工作作者已不再感覺厭煩,對於幫助病患和DIGITAL都已成為作者生活中的一部分了。文章的最後一段,顯現出作者對當醫生也有一種無奈,「發生死亡車禍時,肇事者賠錢,醫生坐牢。」所有的醫療糾紛,簡而言之,都是醫生的錯。作者想起自己看過的的所有病人,與曾經袒裎相對的臀, 彷彿回憶童年般,又想起了美好往事。
當一位成功的醫生,不能只有專業的醫術,要把病人醫好,就要把病人當成自己家人看待,而不是為了領薪水才看診的。作者把每一位病患都看得很重要,而且也非常樂意為他們服務,這就是一位成功的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