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6月23日 星期三

廉頗負荊請罪

(一)廉頗宣言曰:「我見相如,必辱之。」請問廉頗如此生氣的理由。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藺相如因為在澠池會上立了大功,因而被封為上卿,地位在廉頗之上。廉頗說:「我乃趙國將軍,有攻城野戰、衝鋒陷陣的貢獻,而藺相如只不過動動嘴巴而已,立了小功,如今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!而且,相如出身卑賤,位在他之下,令我感到羞愧,我無法接受。」因為他一向不齒藺相如,而今卻位在相如之下,所以非常生氣。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因為廉頗覺得自己立下很多功勞,才爬到這個位置;而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就當上大官,而且地位在自己之上,讓他覺得很不高興。


※羅絜  四年級

因為相如立了大功勞,所以他被封為上卿,位在廉頗之上,廉頗說:「我是趙國的將軍,曾經立了大功,而藺相如只是動了嘴巴,立了小功,他的地位就比我還高!再說,藺相如出身卑賤,位在他之下,我無法忍受。」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澠池之會結束,藺相如回國後,受到國君的重用,被封為上卿。將軍廉頗非常不服氣,認為藺相如只是靠一張嘴巴做事,而且藺相如出身貧賤,怎麼會得到比廉頗更高的位階,何況廉頗攻城戰野,對趙國更有功勞。
廉頗無法忍受居藺相如位階之下的恥辱,所以非常生氣,於是公開宣言:「以後我見到藺相如必定要羞辱他一番。」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廉頗揚言說:「我看見相如,一定要羞辱他。」廉頗如此的生氣是因為澠池之會後,藺相如被封為上大夫,官位位居廉頗之上。廉頗覺得他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,才有這樣的官位,但是藺相如只靠一張嘴,官位居然比他還高。而且藺相如出身卑賤,廉頗無法忍受位在藺相如之下。
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事物,廉頗不應該這樣和藺相如作比較。出身卑賤有什麼關係,只要成功就行了。


(二)藺相如的門客為何求去?他們怎麼說?藺相如又如何說明自己的想法?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藺相如聽到廉頗的放話後,每次要上朝時,總是以生病為由而缺席,為的就是不與廉頗爭奪位階。在路上藺相如的馬車要是遠遠望見廉頗的隊伍,藺相如便立刻調頭就走。這時候藺相如的門客便一起對他說:「我們為何離開親戚而跟隨您呢?就是仰慕您高尚的氣節。現在您與廉頗位階相同,廉將軍揚言要羞辱您,您居然畏懼他,而且到了過頭的地步,一般人都會感到羞恥,何況您是將相呢?臣不賢能,請君准許我們辭去。」藺相如堅決的阻止他的門客們,他說:「請問廉頗將軍的威武與秦王的威武比較,誰厲害?」門客回答:「廉頗當然不如秦王。」藺相如又說:「廉頗的氣勢不如秦王,而我在秦國的朝廷上當面指責他,斥責他的臣子。我雖然才能不佳,但會畏懼廉頗嗎?但我想,秦國之所以不對趙國施壓用兵,是因為有我們兩個在,今天兩隻老虎互相爭鬥,不是你死就是我活,不能共存,我會忍讓廉頗是為了國家利益,我不想因為私人恩怨,而讓秦國有機可乘。
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藺相如的門客對藺相如說:「我們大家離開親人來服侍您,就是仰慕您的高尚節操。如今您的地位與廉頗等同,他口出惡言,但您卻害怕他、躲避他,您怕得也太超過了!凡人會感到羞愧,更何況是將相呢?我們這些人才不夠資格來服侍您,就讓我們離開吧!」藺相如堅決要求他們留下說:「大家認為廉頗將軍和秦王相比,誰比較有威望?」回答說:「廉頗不如秦王。」相如說:「我都敢當面斥責他和群臣,我藺相如雖然無能,但我還會怕廉頗嗎?我是因為想到秦國之所以不打趙國,是因為有我們在啊!如果現在兩虎相鬥,必有一死一傷,兩方不得共存。所以我會如此容忍,就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啊!置國家急難為先,置個人私怨為後。」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門客們說:「我們離開親人來侍奉您,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。如今您地位跟廉頗相同,他口出惡言,您卻害怕而躲他。凡人會感到羞恥,何況是您?是我們沒用,讓我們走吧。」藺相如說:「以秦王的氣勢,我都敢在朝廷上罵他,羞辱群臣,我雖然駑鈍無能,難道會怕廉頗嗎?但是我想,強秦不敢對趙國用兵,是因有我們倆。如果今天我們吵架,必有一傷,兩方不能共存。我所以處處忍讓,就是因為重視國家利益,所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讎。」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藺相如每次上朝時,都推說生病,不願和廉頗爭位。有一次,藺相如外出,遠遠望見廉頗,他就帶領著迴避。這時他的門客進諫說:「我們之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,是因為仰慕您高尚的節義。如今廉將軍官階與您相同,他惡言相向,您卻怕他躲他,也怕得太過份了!平凡人都會感到可恥,何況是將相呢?我們這些人不賢,請您讓我們離去吧!」藺相如堅決的阻止他們,說:「你們認為廉將軍和秦王誰比較厲害?」他們回答說:「秦王。」藺相如說:「以秦王的威勢,我都敢在朝廷上喝斥他,羞辱群臣。我藺相如雖無能,難道會怕連將軍嗎?但是我想到,強秦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發兵,都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。如今兩虎相鬥,必有死傷,兩方不能共存。我之所以處處忍讓,是把國家的危難擺在前面,私人的恩怨擺在後面。」
藺相如很有智慧,也很有氣度,因為他明確的判斷,才沒有使趙國陷入危難中。


(三)廉頗為何「負荊請罪」?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藺相如參加澠池之會,立了大功。回國後,趙王拜相如為上卿,位在廉頗之右,廉頗不服氣,於是宣言若遇相如,必辱之。
相如得知,便盡量不與他碰面,就連出門望見他,都引車避匿。於是舍人都一同進諫,說:「我們離開親戚來侍奉大人,是因仰慕大人您高尚的節義。如今君與廉頗同列,廉頗宣惡言,君竟如此害怕!平凡人都會感到羞恥,何況是身為將相人也。臣等不肖,請辭去。」相如立刻阻止,向舍人說明:「秦王比廉頗更有威武,我都敢呵斥他,怎麼會怕廉頗?但我想秦王之所以不攻打趙,是因文有吾、武有廉頗,今若兩虎相鬥,其勢不俱生,吾所以為此者,是先國家而後私讎也。」廉頗聞,感到羞恥,便肉袒負荊,因賓客至相如門謝罪,從此以後,兩人便成了生死之交。


(四)你覺得廉頗以大將軍的身分地位而「負荊請罪」,是否值得佩服?如果你犯了嚴重的錯誤,你有可能「負荊請罪」嗎?為什麼?

※羅絜  四年級

我覺得廉頗負荊請罪的行為是值得佩服的。如果我跟廉頗犯了一樣的錯誤,我一定會因為覺得對不起對方,而向對方負荊請罪。
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如果我犯了嚴重錯誤,像是對長輩說話無禮,我會負荊請罪,因為長輩是我必須尊敬的,不能沒有禮貌。但是如果是同輩,我會以口頭道歉來代替負荊請罪的行動。

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

秦趙澠池之會

(一)秦王設九賓,招藺相如獻和氏璧,相如告以「完璧歸趙」後,秦王的反應如何?他怎麼說?怎麼做?

※羅絜  四年級

秦王設九賓,招藺相如獻和氏璧,相如告以「完璧歸趙」後,秦王與群臣相視而嘻。秦王說:「今天殺了藺相如,也得不到和氏璧,還會破壞兩國之間的交情,不如放他回趙國,趙王難道會為一塊璧玉而欺騙秦國嗎?」終於還是在宮殿上正式接見藺相如,完成外交禮節後就讓他回國。
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秦王在朝廷上請藺相如把和氏璧拿來,藺相如說:「秦國從穆公以來的二十多位君王,從來沒有一個堅守盟約的,臣擔心被大王欺騙,對不起我國國君,所以派人走小路把它送回去,現在已經到趙國了。而且秦比趙強,大王只派一個人到趙國,趙國就把和氏璧送過來。現在秦國如此強大,先把十五座城送我們,我們也不敢留著它啊!我知犯了欺君之罪,但我情願被烹殺,希望大王和各大臣能考慮個清楚。」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秦王設九賓,招藺相如獻和氏璧,藺相如告以「完璧歸趙」。秦王的部下要把藺相如拉走,秦王說:「就算現在殺了藺相如,還是得不到和氏璧,反而會破壞秦趙兩國之間的交情,不如好好款待他,讓他回趙國。趙王怎麼可能會因為一塊玉璧而欺騙秦國呢?」秦王最後在朝廷上正式接見藺相如,完成外交禮節後讓他回國。我覺得秦王真的很聰明,他做出明確的判斷,並沒有把藺相如殺掉,敗壞自己的名聲,他讓藺相如回國,保全了秦國的威望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秦王齋戒五日後,設了九賓,準備此時讓藺相如獻上和氏璧,但藺相如卻在眾臣面前說:「自穆公以來,秦國換了二十幾個國君,從來沒有一位信守與各國的承諾,所以我惟恐被欺騙,也怕辜負趙王,所以已先派了人將和氏璧送達趙國。秦國強盛趙國弱小,您派一個人到趙國,趙王就立刻讓我捧璧而來;秦國如此強大,如今先把十五座城給趙國,趙國也不敢把玉藏起來而得罪秦國啊。我知道自己欺騙了秦王,也應當受死,就烹殺我吧!但請各位大臣好好思考。」秦王與群臣相互注視而感到錯愕,他的部下都想處決藺相如,但秦王說:「現在解決藺相如,我們更得不到璧,也壞了兩國之間的友好,不如好好對待藺相如,讓他回去趙國。我也相信趙王不會因一塊璧而欺騙我。」接著趙王見了藺相如,也讓他平安回到趙國。


(二)敘述澠池之會秦趙第一次「過招」比高下的過程和結果。

※羅絜  四年級

秦王使使者去告知趙王,想在西河南邊的澠池與趙王進行友好會見。趙王就去赴會,相如隨行。宴會上,秦王說::「寡人聽說趙王喜愛音樂,請您彈彈瑟吧!」趙王就彈起瑟來。秦國的史官上前寫:「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與趙王一起喝酒,令趙王彈瑟。」藺相如上前說:「趙王聽說秦王擅長本土音樂,讓我給秦王捧上盆缻,以便娛樂。」秦王不肯擊缻,相如說:「在這五步之內,我脖子裡的血要濺在大王的身上了!」秦王不太高興,也只好敲一下缻。趙國史官就寫:「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為趙王擊缻。」
接著,秦國的大臣們說:「請趙國將十五座城池獻給秦王。」相如也說:「請秦國拿咸陽當作獻禮祝福趙王。」秦王始終未能壓倒趙王。趙王也部署了大批軍隊來防備秦國,因而秦國也不敢有什麼舉動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趙王與秦王在西河南邊進行一次友好的會面。在酒會上,大家都喝酒喝得很愉快時,秦王對趙王說:「我私下聽說您愛好音樂,不如來彈奏瑟吧!」趙王開始彈奏,秦國的史官便紀錄:「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與趙王一同飲酒,秦王命令趙王彈瑟。」此時藺相如上前對秦王說:「趙王私下聽說秦王擅長秦國音樂,請秦王敲擊我奉的盆缻,娛樂大家。」秦王大怒,不肯演奏,於是藺相如更進一步上前呈上盆缻,結果還是被回絕。藺相如又說:「請王准許我在五步之內,將我頸上的血灑在您身上。」秦王左右的士兵想上前抓走藺相如,卻被他大聲斥責而跌倒在地。秦王很不情願的拍了一下盆缻,藺相如便吩咐趙國的史官寫下:「某年某月某日,秦王為趙王擊缻。」
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秦王和眾大臣互相發出驚嘆聲。有侍從想把他拉下來,秦王就說:「現在殺了他,還是得不到和氏璧,反而壞了兩國的交情,不如好好款待他,再放他回去。趙王難道會為了一塊璧而欺騙秦國嗎?」終於還是正式接見藺相如,完成外交禮節後讓他回國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秦王喝酒喝得很高興,說:「寡人私下聽說趙王喜愛音樂,請演奏一下瑟吧!」趙王就彈奏起瑟來。秦國的史官寫道:「某年月日,秦王和趙王飲酒,令趙王彈瑟。」藺相如上前說:「我聽說秦王擅長本土音樂,請讓我捧著盆缻給您,以相互娛樂。」秦王很生氣,不答應。藺相如向前呈上缻,跪下請秦王敲擊,秦王不肯擊缻。藺相如說:「五步之內,我藺相如脖子上的血就要濺到大王的身上了。」侍從要砍殺藺相如,藺相如用眼睛瞪他們,大聲責罵,他們被嚇得往後退。於是秦王很不高興的敲了一下缻。藺相如回頭叫趙國的史官寫道:「某年月日,秦王為趙王擊缻。」藺相如真是勇敢,他為了趙國的尊嚴,隨時準備犧牲自己的性命。


(三)根據資料,寫出秦趙兩位君王的特質,說說看你比較欣賞誰?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秦王沒有遵守約定,不肯讓出十五座城來交換玉璧,又喜歡侮辱別人。
趙王很膽小,連小小的會議都不敢去,但他懂得雇用人才。
我比較欣賞趙王,他不像秦王是個騙子。


※陳兆德  八年級

藺相如在九賓大典上與秦國國君說明為什麼要「完璧歸趙」時,我覺得秦王是個理智大方的人,因為他想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,並提早避免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秦王是個橫行霸道,想要什麼就必定要得到的人,但是卻又好面子,而因此失去了得到和氏璧的機會。
趙王因為本身國家的弱小,所以行事上也比較膽小,秦王要他彈奏,便照做。
秦王雖然霸道,卻也有野心和權謀,能使國土壯大,比起趙王,秦王可能是個較好的國君,但是在人格方面趙王比較老實,所以兩人都有可欣賞之處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秦王很聰明,也很會占別人的便宜;趙王很膽小,但是他很會用人,也會接受他人的計策。其實兩個人都是很好的國君,秦王在外交上往往能得利,攻打他國也能爭取到許多利益;而趙王能任用賢能,讓人才幫他治理國家、打仗、在外交上不會吃虧。如果有國君能身兼兩人的長處,那麼他一定能統一中國。

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

藺相如完璧歸趙

(一) 「秦王坐章臺見藺相如」,「傳以示美人及左右,左右皆呼萬歲」秦王君臣一片歡欣,幾乎忘記藺相如的存在,這顯示秦王的何種態度?藺相如的感受又是如何?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秦王在章臺接見藺相如,藺相如上前將和氏璧奉給秦王,秦王很開心,把璧傳給左右侍從和美女看,左右皆呼萬歲。秦王在休閒用的章臺接見藺相如,又把和氏璧隨意地傳給左右侍從,非常不尊重趙國及藺相如,讓藺相如感到被欺侮。他火冒三丈但仍控制情緒,冷靜思考對策。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秦王坐章臺見相如,得璧後傳以示美人及左右,左右皆呼萬歲,幾乎無視於相如的存在。由此可知,秦王對相如的態度傲慢無禮,沒有尊重之意,這使相如感到很生氣,便藉口璧上有瑕,請指示王的理由要回璧, 因為他已知秦王無意償城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秦王在一個娛樂性的地方接見藺相如,拿到玉後又如此玩弄,他的態度並沒有把和氏璧當成是國寶,好像只是得到了一個新的玩具並非想要珍藏。且秦王無視於藺相如的存在,並無意把十五座城給趙國。而藺相如感覺被秦王玩弄,無視於趙國的誠意,所以找了一個藉口把玉又騙回自己手中。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秦王態度不是很尊重趙國,因為他在章臺接下玉璧,又把璧拿給左右的人看,讓藺相如覺得秦王在戲弄他。


(二)「趙王乃齋戒五日,使臣奉璧,拜送書於庭。」.又是「齋戒」、又是「拜送書於庭」,趙王為什麼要這樣做?藺相如為何要強調此事?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相如對秦王說:「趙王齋戒五日,派臣奉璧,在朝廷上拜送國書,表示對秦國大王的尊重與敬意!」相如強調此事,是要秦王也像趙王一樣齋戒五日,並設九賓於庭,以示對趙王的尊重,這樣相如才敢將拿回來的璧再給秦王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趙王決定要把玉送到秦國後齋戒了五日才請藺相如奉玉到秦國,而到了秦國藺相如又恭敬的送給國書,這一切都是為了表現對大國的尊敬,但秦國卻始終不拿出十五座城,所以藺相如才如此強調這幾件事,希望秦王表現出大國之風,達成對趙國的承諾。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因為趙王要表示他對秦王的尊敬,所以趙王齋戒五天,拜送書於庭,藺相如要秦王對趙王表示尊敬,也要齋戒五天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趙王齋戒了五天,派遣藺相如捧著和氏璧,在朝廷上恭敬地拜送國書。趙王這麼做是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敬,而藺相如強調此事是為了要秦王也跟趙王一樣這麼做,以表示兩國是平等的。


(三)藺相如藉口要指出白玉的斑點而「騙回」玉璧後,為何秦王沒有強行逮捕他?(他說了什麼?做了什麼?)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藺相如把璧交给秦王後,卻不見秦王有意要把十五座城給趙國,於是利用藉口指出白玉上有斑點,而將玉騙回自己手中,並退到章臺的柱子旁對齊王說::「當趙國得知秦國想用十五座城交換璧玉時,所有臣子都認為秦國強大,必定會貪得璧玉而不給城。但只有我認為:平民百姓之間都講求誠信,何況是大國呢?再說,也不必因為一個玉而造成秦國不開心。所以趙王齋戒了五日,便派我來秦國,恭敬的送上國書,我們如此尊敬秦國但您卻在這個非正式的地方接見我們,拿到玉後還交與美人,這不就是在戲弄我嗎?我想大王拿了玉卻不給我城池,如果大王想逼迫我,我便與這塊玉一同碎在柱子上。」

秦王為了維持大國的風範和保護璧玉,沒有逮捕藺相如。
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相如曰:「大王想得到玉璧,派人送信給趙王,趙王就跟群臣討論,大家說:『秦國貪婪,仗著國力強大,想空言得到玉璧,所以趙國可能拿不回城池。』討論結果是不給秦國玉璧。臣以為布衣之交都會講求信用,何況是大國?再說也不想因為一塊璧就讓秦王不高興。於是趙王齋戒五天,使臣奉璧,拜送書於庭。何者?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。今臣至,大王見臣列觀,禮節甚倨;得璧,傳之美人以戲弄臣。臣看大王無意要給趙十五座城,所以我收回了璧。如果大王逼我,我就把頭和璧拿去撞柱子。於是相如就手持玉璧,斜眼看著柱子,準備要撞過去,以此逼秦王妥協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給十五座城池的誠意,就說:「玉上有斑點,讓我指給大王看。」秦王把璧交給藺相如,而藺相如拿著璧退後幾步倚靠在柱子上,怒髮衝冠的說:「……我看大王沒有給十五座城池的誠意,於是將璧取回。如果大王要逼我,那我的頭就跟這塊璧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!」說完藺相如斜眼看著柱子,準備朝它撞下去。因為秦王怕璧碎掉,所以沒有強行逮捕他。秦王跟他道了歉,請他不要這麼做,並召來官員查看地圖,指著從某地到某地一共十五座城池給趙國。
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相如以「璧有瑕,請指示王」的藉口騙回璧,但秦王卻不敢將他強行逮捕,因為相如說:「趙王齋戒五日,派臣前來奉璧,以示對秦國的敬意,但大王態度和禮節都很傲慢,還將璧傳之美人戲弄臣。臣見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,故臣復取璧。大王必欲急臣,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。」說完,相如便對準柱子,準備擊柱,秦王怕璧破,只好道歉。


(四)秦王答應齋戒五天、設九賓等要求後,藺相如採取什麼行動?為什麼?

※陳延珉  六年級

相如估計秦王雖然答應齋戒,但必定背約不給城邑,便派他的隨從穿上老百姓的衣服,懷中藏好玉璧,從小路逃出,把和氏璧送回趙國。
因為他擔心秦王會不守信用,要和氏璧而不給城邑,所以他就偷偷派人將和氏璧送回趙國,自己留下來承擔一切後果。


※朱宥諺  七年級

藺相如衡量秦王是假裝要給趙國城池,實際上趙國是拿不到的。於是藺相如就用了個「緩兵之計」,先要求秦王齋戒五天、設九賓,並暗中叫他的隨從穿上褐衣,懷中藏好玉璧,從小路逃出,把玉璧送回趙國。藺相如這麼做是為了保全趙國的名譽,信守他對趙王的承諾,不然到時候趙國沒拿到十五座城池,和氏璧卻被拿走了,可能連藺相如都被殺了,趙國丟盡了面子,還會遭到各國的恥笑。


※呂永玄  五年級

秦王答應齋戒五日及設九賓等要求後,藺相如覺得秦王雖然齋戒,但還是不會償城,於是便將璧交給信任的隨從,要他將璧藏於懷中,穿褐衣做為掩護,走小路回國歸璧,而相如自己則留於秦,為了替趙國抗秦,並完成趙王的要求,他甚至有犧牲自己的決心。


※黃郁文  七年級

秦王答應齋戒五天、設九賓後,藺相如便一心想要把璧玉送回趙國。因為它看出秦王並非真心想把城交要趙國。於是他找了一個身旁的隨從,把隨從的衣服換下,換成平民百姓所穿的粗麻布衣,並把玉用一塊布包緊,套在脖子上藏在衣服裡,從小路中逃出,把玉帶回趙國。藺相如沒有跟著隨從逃跑,是因為他代表了趙國,如果逃跑了便丟了趙國的臉,且玉被送回趙國後,藺相如已準備可能為國犧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