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 從第一段看來,廉頗和藺相如的地位有何不同?誰佔優勢?
※朱宥諺 七年級
廉頗是趙國的名將,曾在西元前二八三年攻打齊國,並打下了陽晉,被趙王封為上卿。而藺相如只是宦者長繆賢的一位門客而已。無論比地位、比權勢、比金錢、比名聲都是廉頗比較佔優勢。
※呂永玄 五年級
廉頗是趙國的良將,在趙惠文王十六年時,攻打齊國,大獲全勝,佔領晉陽,因而受封為上卿,以勇敢善戰聞名於諸侯間。而藺相如卻只是宦者令繆賢的一位門客而已,所以在地位上,廉頗遠遠超過藺相如,也佔有優勢。
※黃郁文 七年級
廉頗是一位在各諸侯國之間都揚名的將領。他曾經帶著趙國軍隊攻下齊國的陽晉,也因此以勇敢而天下聞名。當時,趙惠文王身邊有一位最親近的宦官——繆賢,而他的門客就是藺相如。
沒沒無聞的藺相如雖然比廉頗多了智慧,但是廉頗的地位遠超過藺相如,所以廉頗在朝廷以及軍事方面都佔優勢。
※陳延珉 六年級
廉頗是一位大將軍,曾經率兵攻打齊國,大敗齊軍,佔領了陽晉,被封為上卿,以勇敢善戰揚名於諸侯國家之間。藺相如只是趙國宦官首領繆賢家的一個門客。所以廉頗佔有優勢。
※陳兆德 八年級
廉頗是趙國將軍,有一次他率領大軍攻打齊國,並成功的佔領了陽晉,因此被封為上卿,還因勇敢善戰而揚名於各個諸侯間。藺相如是趙國宦官繆賢家的一位門客。相形之下,廉頗地位高於藺相如。
(二) 藺相如為什麼以及如何勸繆賢不要投靠燕王?請把其中道理說清楚。
※陳延珉 六年級
因為繆賢在家裡藏了一塊和氏璧,被趙王發現了,有欺君之嫌,所以繆賢想要逃到燕國,藺相如就開始勸他,藺相如說:「趙國強,燕國弱,而你得到了趙王的寵信,所以當初燕王想和你交朋友。現在你是在逃亡,燕國怕趙國,燕王會把你綁起來送回趙國。你還是露出肩背,趴在斧刃上請罪吧!這樣可能會被赦免。」
※呂永玄 五年級
繆賢曾經買下從楚國丞相昭陽君官邸偷來的「和氏璧」,卻在趙王出外打獵之際被搜出來。繆賢怕趙王問罪,便打算逃亡燕國。因為趙王與燕王曾在國境上見面,燕王還私下與跟隨在趙王旁的繆賢握手,希望與他交友,所以他認為燕國可能會收留他。但藺相如連忙阻止繆賢,說:「趙強燕弱,因此燕王才想跟被趙王寵信的您做朋友。如今您逃亡燕國,燕王必將您綑綁送回趙國,因為燕王懼怕趙國的勢力,所以您還是脫掉上衣,露出肩背,趴伏在斧刃上請罪,才有可能被赦免。」
※朱宥諺 七年級
楚威王因丞相昭陽屢建奇功,於是把和氏璧賞賜給他。有一天,昭陽在湖畔樓閣上宴客,拿出和氏璧讓賓客觀賞,和氏璧卻在混亂中失竊。竊賊逃到趙國,和氏璧以高價賣給繆賢。趙王趁打獵時突襲繆賢的宅院,搜出了和氏璧。繆賢怕趙王問罪,要逃往燕國,藺相如阻止他說:「您怎麼知道燕王的心思呢?」繆賢說:「我曾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會面,燕王曾私下握住我的手說:『希望跟您交個朋友。』我是因為這樣才要往燕國去的。」藺相如說:「趙國強,燕國弱,您因得趙王寵信,故燕王想結交您這個朋友。如今您正要逃走,燕國懼怕趙國的威勢,不但不會收留您,反而會把您綁起來送回趙國。您不如脫掉上衣,露出肩背,趴伏在斧刃之上自請懲罰,這樣或許會僥倖被赦免。」繆賢照做,趙王果真開恩赦免了繆賢。
※陳兆德 八年級
當繆賢偷偷買下和氏璧後,卻被趙王發現,並把它奪走。繆賢深怕趙王問罪,於是準備跑到燕國避難,藺相如卻勸他不要去,而繆賢說了燕王之前曾希望和他做朋友,為什麼不去燕國呢?藺相如就說明現在趙國比燕國強大,如果現在逃過去的話,燕國非但不收留你,還會把你綁起來送回趙國,你還不如脫下上衣,露出肩膀,趴在斧刃上請罪,說不定這樣還能被赦免呢!
※黃郁文 七年級
繆賢看上了楚相被偷竊的和氏璧,便以高價買了那塊璧。當時,昂貴或稀有的物品是必需獻給國君,但繆賢卻沒有如此做,因而犯下了大罪,也得罪了趙王。於是繆賢決定要去燕國投靠燕王,卻被門客藺相如制止,他問:「你為何知道可以信任燕王而去投靠呢?」繆賢回答:「我曾經隨著趙王到兩國的邊界會談,當時燕王就曾私下表示願意與我做朋友,所以我了解燕王的心思。」藺相如說:「 當時燕王這麼說是因為燕比趙弱,而你又與趙王如此親近,燕王當然會這麼想。但現在你與趙王對立,燕王反而可能將你綑綁送回趙國!您不如脫下上衣,露出肩膀,讓趙王鞭打或趴在斧刃上以謝罪。」最後繆賢真的得到了趙王的赦免。
(三) 藺相如「奉璧入秦」時,已經想好對策了嗎?請寫下他的計畫。
※陳兆德 八年級
趙王召見藺相如,與他討論要怎麼應付秦國的要求而不會造成損失時,藺相如便計畫如果秦王把城邑全都給了趙國,那我們也把璧玉給他;但如果秦王沒誠意要給城的話,那他一定會把璧玉帶回趙國。
※陳延珉 六年級
藺相如「奉璧入秦」時,已經想好對策了。秦國想用十五座城來換和氏璧,趙國如果不答應,趙國理虧;如果趙國給了玉璧,秦國卻不給城,秦國理虧。兩種對策衡量一下,寧可答應,讓秦國來承擔理虧的責任。
※黃郁文 七年級
藺相如之所以會見到趙王,是因為繆賢的推薦。所以他見趙王之前就想好對策了。如果秦國有意誠懇的將土地換給趙國,那麼藺相如歸來時便會帶著那十五塊土地的版圖回國。但如果秦國無意將土地納入趙國,藺相如便會把完好的和氏璧帶回。
※呂永玄 五年級
藺相如奉璧入秦時,已想好如果秦國的十五座城池入趙,則將和氏璧留於秦;但秦國十五座城池若無入趙,則把和氏璧完好的帶回趙國。
※朱宥諺 七年級
趙王召見藺相如,問他說:「秦王要以十五座城池換和氏璧,可以給嗎?」他答:「秦國強,趙國弱,不得不答應。」趙王說:「如果秦王得了和氏璧,卻不給十五座城池,該怎麼辦?」他答:「秦國要用城換璧,趙國如果不答應,是趙國理虧;如果趙國給了璧而秦國不給城池,是秦國理虧。兩者衡量一下,寧可答應,讓秦國去承擔理虧的責任。」趙王問:「可以派誰去秦國?」他答:「若大王一定沒有人可以派遣,臣願意奉璧前往。假使趙國得到城池,就把璧留在秦國;趙國得不到城池,那臣一定完璧歸趙。」於是趙王派遣藺相如奉璧入秦。
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
張儀連橫 分化諸侯
(一) 張儀在楚國遭遇何事?狼狽返家後,妻子怎麼說?張儀的反應如何?由這個反應可見他心中在盤算什麼?
※ 陳延珉 六年級
張儀在楚國遊說時,被楚相懷疑偷東西,就被處鞭刑。回家後,他的妻子說:「唉!你要是不去讀書,不去遊說諸侯,又怎麼會遭受這樣的恥辱呢?」張儀問妻子:「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妻子說:「當然還在啊!」張儀說:「這就夠了。」
由此可見他還想要繼續遊說各國。
※ 呂永玄 五年級
張儀完成學業後,便嘗試去接近楚國宰相,一起吃飯、談話。但是楚國宰相的玉璧卻在之後弄丟了,於是宰相的下人認為玉璧被張儀所偷,將他拘捕,加以拷打。張儀不認,只好釋放。
張儀回到家,妻子說:「唉!如果不去讀書、遊說,哪會受到這種恥辱!」張儀接著問妻子:「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妻子含笑回話:「當然還在!」張儀說:「那就夠了。」由此可見,蘇秦根本不打算放棄遊說,想要繼續朝這方面發展。
※陳兆德 八年級
由這些事情中可以知道張儀並沒有對自己失望,反而覺得自己有成功的潛能和機會。
※ 黃郁文 七年級
張儀完成學業後,想要到各個國家遊說諸侯。張儀到了楚國,與楚國宰相一起飲酒,不料那位宰相卻丟了一塊璧玉,所有的人都猜測是張儀偷的,他們認為張儀貧困而品行不好,所以偷玉的人一定是他。於是一同把張儀抓起來鞭打了數百下,但張儀不承認,所以楚國只好放了他。
張儀回家後,他的妻子感嘆的說:「唉!如果你不讀書、不去遊說君王,又怎麼會受辱。」張儀回答:「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?」妻子回答:「當然還在啊!」張儀說:「那就好了啊!只要我的舌頭還在,那我就可以再去遊說君王,不是嗎?」
(二) 蘇秦如何幫助張儀到秦國求得功名?
※朱宥諺 七年級
蘇秦為了不使「合縱」的友好聯盟遭到秦國的破壞,想要找個人派到秦國去,於是把張儀召來,卻又好幾天不接見他,接見他時叫他坐在大廳下,用餐時給他吃下等的飯菜,並責備他說:「憑你的才華居然讓自己窮困到這種地步!我難道不能推薦你當個官嗎?你根本就不值得被收留。」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。張儀受到羞辱後決定投奔秦國。蘇秦羞辱張儀是為了要激發張儀的鬥志,因為張儀可能會因為小的利益而不能成就大業。蘇秦派了一個親信暗中跟隨張儀,跟他住同一間客棧,漸漸接近他,送他車馬金錢,他才有機會到秦國見到秦惠王,被秦惠王用作客卿。
(三) 張儀寫信給楚相說什麼?由此可見張儀是怎樣的人?
※ 黃郁文 七年級
張儀因為被誤會是偷玉的小偷而被楚國的宰相鞭打了數百下。現在張儀成為秦國宰相,而秦國想要擴張自己的版圖,張儀就趁這個機會寫信給當初鞭打他的楚相,信上寫:「當年我陪你喝酒,結果卻因為我貧窮而被你誤以為是小偷,還受了侮辱,你現在最好守住你的國家,因為我將要奪走你的領土了。」
由此可知,張儀是個有仇必報、不會讓自己平白受辱的人。
※ 陳兆德 八年級
張儀在成為秦國丞相後,就寫了封信給當初羞辱他的楚相,藉以警告:「當初我和你喝酒,我並沒有偷走你的璧玉,你卻鞭打我、羞辱我,現在你最好守好你的國家,因為我要把你的城池給攻下來了!」
由此可知張儀雖然是一位正人君子,但對仇恨卻是抱著有仇必報的心理,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讀書人。
※ 呂永玄 五年級
張儀因為蘇秦的幫助,成功的當上秦國宰相。張儀十分感謝蘇秦,便決定阻止秦王攻趙。一段時間後,張儀地位穩固,寫信給楚國宰相,說:「當初與你共飲,我沒偷你的玉璧,你卻冤枉我、鞭笞我!現在你可要好好守穩楚國,我要去取你的城池了!」
從這兩件事,可以明白張儀是位有恩必報,有仇必還的人。
※ 陳延珉 六年級
他說:「當初我陪你喝酒,我並沒有偷你的玉璧,你卻冤枉我、鞭打我,現在你把你的城守好,因為我要偷你的城了。」可見他是一個有仇必報,心機很重的人。
※ 朱宥諺 七年級
張儀寫信給楚相說:「我當初陪你喝酒,並沒有偷你的玉璧,但是你卻冤枉我,還鞭打我。現在你最好把你的國家守好,因為我要去攻下你的城池了!」張儀是個很記仇的人,從那篇檄文就看得出來。「有恩報恩,有仇報仇」,有恩一定要報答,有仇也一定要報復,一定要讓仇人知道他對不起自己什麼,這樣才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自尊。
※ 陳延珉 六年級
張儀在楚國遊說時,被楚相懷疑偷東西,就被處鞭刑。回家後,他的妻子說:「唉!你要是不去讀書,不去遊說諸侯,又怎麼會遭受這樣的恥辱呢?」張儀問妻子:「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妻子說:「當然還在啊!」張儀說:「這就夠了。」
由此可見他還想要繼續遊說各國。
※ 呂永玄 五年級
張儀完成學業後,便嘗試去接近楚國宰相,一起吃飯、談話。但是楚國宰相的玉璧卻在之後弄丟了,於是宰相的下人認為玉璧被張儀所偷,將他拘捕,加以拷打。張儀不認,只好釋放。
張儀回到家,妻子說:「唉!如果不去讀書、遊說,哪會受到這種恥辱!」張儀接著問妻子:「我的舌頭還在嗎?」妻子含笑回話:「當然還在!」張儀說:「那就夠了。」由此可見,蘇秦根本不打算放棄遊說,想要繼續朝這方面發展。
※陳兆德 八年級
張儀向鬼谷子學習,完成學業後便到各地遊說。剛好有一次楚相開了酒席,張儀就順便去遊說。但喝完酒後楚相發現遺失了他的璧玉,有些楚相的門客懷疑是張儀做的,就去告訴楚相,於是張儀就被大家捉起來鞭打了數百下,但他仍不認罪,最後就被釋放了。回到家後,他的妻子說:「唉!如果當初你不去讀書、不遊說各國,又怎麼會受到這樣的恥辱呢?」張儀就回問說:「看我的舌頭在不在?」妻子笑著說:「還在啊!」他說:「那就夠啦!」
由這些事情中可以知道張儀並沒有對自己失望,反而覺得自己有成功的潛能和機會。
※ 黃郁文 七年級
張儀完成學業後,想要到各個國家遊說諸侯。張儀到了楚國,與楚國宰相一起飲酒,不料那位宰相卻丟了一塊璧玉,所有的人都猜測是張儀偷的,他們認為張儀貧困而品行不好,所以偷玉的人一定是他。於是一同把張儀抓起來鞭打了數百下,但張儀不承認,所以楚國只好放了他。
張儀回家後,他的妻子感嘆的說:「唉!如果你不讀書、不去遊說君王,又怎麼會受辱。」張儀回答:「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?」妻子回答:「當然還在啊!」張儀說:「那就好了啊!只要我的舌頭還在,那我就可以再去遊說君王,不是嗎?」
(二) 蘇秦如何幫助張儀到秦國求得功名?
※朱宥諺 七年級
蘇秦為了不使「合縱」的友好聯盟遭到秦國的破壞,想要找個人派到秦國去,於是把張儀召來,卻又好幾天不接見他,接見他時叫他坐在大廳下,用餐時給他吃下等的飯菜,並責備他說:「憑你的才華居然讓自己窮困到這種地步!我難道不能推薦你當個官嗎?你根本就不值得被收留。」說完就把張儀打發走了。張儀受到羞辱後決定投奔秦國。蘇秦羞辱張儀是為了要激發張儀的鬥志,因為張儀可能會因為小的利益而不能成就大業。蘇秦派了一個親信暗中跟隨張儀,跟他住同一間客棧,漸漸接近他,送他車馬金錢,他才有機會到秦國見到秦惠王,被秦惠王用作客卿。
(三) 張儀寫信給楚相說什麼?由此可見張儀是怎樣的人?
※ 黃郁文 七年級
張儀因為被誤會是偷玉的小偷而被楚國的宰相鞭打了數百下。現在張儀成為秦國宰相,而秦國想要擴張自己的版圖,張儀就趁這個機會寫信給當初鞭打他的楚相,信上寫:「當年我陪你喝酒,結果卻因為我貧窮而被你誤以為是小偷,還受了侮辱,你現在最好守住你的國家,因為我將要奪走你的領土了。」
由此可知,張儀是個有仇必報、不會讓自己平白受辱的人。
※ 陳兆德 八年級
張儀在成為秦國丞相後,就寫了封信給當初羞辱他的楚相,藉以警告:「當初我和你喝酒,我並沒有偷走你的璧玉,你卻鞭打我、羞辱我,現在你最好守好你的國家,因為我要把你的城池給攻下來了!」
由此可知張儀雖然是一位正人君子,但對仇恨卻是抱著有仇必報的心理,他是個自尊心很強的讀書人。
※ 呂永玄 五年級
張儀因為蘇秦的幫助,成功的當上秦國宰相。張儀十分感謝蘇秦,便決定阻止秦王攻趙。一段時間後,張儀地位穩固,寫信給楚國宰相,說:「當初與你共飲,我沒偷你的玉璧,你卻冤枉我、鞭笞我!現在你可要好好守穩楚國,我要去取你的城池了!」
從這兩件事,可以明白張儀是位有恩必報,有仇必還的人。
※ 陳延珉 六年級
他說:「當初我陪你喝酒,我並沒有偷你的玉璧,你卻冤枉我、鞭打我,現在你把你的城守好,因為我要偷你的城了。」可見他是一個有仇必報,心機很重的人。
※ 朱宥諺 七年級
張儀寫信給楚相說:「我當初陪你喝酒,並沒有偷你的玉璧,但是你卻冤枉我,還鞭打我。現在你最好把你的國家守好,因為我要去攻下你的城池了!」張儀是個很記仇的人,從那篇檄文就看得出來。「有恩報恩,有仇報仇」,有恩一定要報答,有仇也一定要報復,一定要讓仇人知道他對不起自己什麼,這樣才不會對不起自己的自尊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